正文 第二章(1 / 2)

鄂倫春族

鄂倫春人居住在寒冷的大小興安嶺,他們必須用厚厚的麅子皮做衣服才能抵禦寒冷。

鄂倫春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鄂倫春自治旗、紮蘭屯市、莫力達瓦旗、阿榮旗,黑龍江省的塔河、呼瑪、遜克、嘉蔭縣和黑河市。

“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使用馴鹿的人”和“山嶺上的人”。鄂倫春民族有自己的語言,一般通用漢語文。信奉薩滿教,崇拜自然物。新中國成立前,鄂倫春族還處於原始社會,社會內部尚未形成社會分工,隻有男女老少之間的自然分工。社會生產以集體狩獵為主,采集和捕魚為輔。

五十年代後,在政府的扶持下,鄂倫春人開始走出森林從事農耕和工業。

高 山 族

高山族人生活在台灣,是一個特別愛唱民歌的民族。

高山族是中國政府對台灣地區南島語係各族群的統稱。主要居住在中國台灣省,也有少數散居在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高山族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以漁獵生產為輔。高山族的手工工藝主要有紡織、竹編、藤編、刳木、雕刻、削竹和製陶等。

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島語係印度尼西亞語族,大體可分為秦淮、曹、排灣三種語群。沒有本民族文字。散居於中國大陸的高山族通用漢語。居住在台灣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他們口頭文學很豐富,有神話、傳說和民歌等。

哈 尼 族

在哈尼族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聽到悅耳的音樂聲和動人的歌聲。

哈尼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區,包括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族見於漢文史籍的名稱,有“和夷(蠻)”、“和泥”、“窩泥”、“阿泥”、“哈泥”等。自稱多達30餘種,如“哈尼”、“僾尼”、“碧約”、“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葉車”、“阿木”等等。

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是一個隨著季節轉移牧場的遊牧民族,牲畜的皮毛是他們做服裝的主要原料。

哈薩克族(哈薩克文)突厥語諸族之一,是哈薩克斯坦的主體民族和俄羅斯、烏茲別克、土耳其和中國等國家的少數民族,人口約1660萬。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本民族在中國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拚寫的文字,在哈薩克斯坦,使用以西裏爾字母為基礎的文字。

哈薩克民族祖先主要是塞人和突厥人,人種屬於蒙古人種北亞類型和歐羅巴人種及印度帕米爾類型之間的混合類型,屬於混血民族。

赫 哲 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