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2 / 2)

在中國的東北地區,有一個以捕魚、打獵為生的民族,叫赫哲族,他們身上的衣服都是以魚皮、獸皮製成的。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曆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饒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區不同,從而有不同的自稱。居富錦縣大屯沿鬆花江上遊的稱“那貝”,居嗄爾當屯至津口村的稱“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龍江下遊至烏蘇裏江的稱“那尼奧”。

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人口數為4640。使用赫哲語,屬阿爾泰語係通古斯語族滿語支。無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結革記事。因長期與漢族交錯雜居,通用漢語文。

景 頗 族

遇到節日、結婚、大豐收等重要活動,景頗族人都會呼朋喚友,大家一起跳舞唱歌。

景頗族,中國雲南世居民族之一,由唐代“尋傳”部落的一部分發展而來。近代文獻多稱為“山頭”、又分別稱為“大山”、“小山”、“茶山”、“浪速”,自稱“景頗”、“載瓦”、“喇期”、“浪峨”,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少數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馬、古浪、崗房以及耿馬、瀾滄等縣。

黎 族

黎族人特別擅長織錦,他們能織出色彩豔麗的花色。

黎族是中國嶺南民族之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黎族人口數為1,247,814。以農業為主,婦女精於紡 織,“黎錦”、“黎單”聞名於世。

族語言為黎語,屬於漢藏語係壯侗語族黎語支,不同地區方言不同。在接近漢族的地區和各民族雜居的地方,黎族群眾一般都能講漢語(指海南方言)、苗語等,同時黎語也吸收了不少漢語的詞彙,尤其是解放後吸收的有關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麵新詞彙就更多了。黎族沒有本民族文字,建國後逐漸通用漢文。1957年曾創製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傈 僳 族

你看過傈僳族特有的“生產舞”嗎?這種奇特的舞蹈沒有伴奏,也沒有伴唱,隻有跳舞者腳掌跺地的節拍聲。

傈僳族(英文名稱Lisu Li-Su Lisaw)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發源於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國、緬甸、印度和泰國的一個跨國性質的少數民族。

傈僳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國原來的西康省(即現今雲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間的州縣)和古代雲南騰越州的坎底地區、江心坡地區(即現今緬北克欽邦的葡萄縣,為中國傳統線和英國麥克馬洪線東段之間的未定界領土於1960年歸屬緬甸邦聯而設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