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各鄉村自己準備的龍舟外,還有商戶們出資組建的龍舟隊,第一名可是有兩百兩的雪花銀,第二名百兩,第三名五十兩。三名之後到第十名,有商戶提供的各種免費券和折扣券作為獎品。十名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
一艘龍舟共計二十人,龍首一人負責指揮,中間橈手十八人,龍尾一人,用力擂鼓以激勵士氣。
清屏這邊曆來都有劃龍舟的活動,之時之前從未有官府參與,都是下麵的幾個鄉村小鎮自己組織,然後報於官府備案即可。
今次由澧縣縣衙出麵承頭,規模自然不同以往,消息發出去後,周圍十裏八鄉,甚至隔壁縣靠近澧縣的鄉鎮也有來參加比賽的。
算起來還有一月左右的時間籌備以及傳遞消息,加之清屏鎮水陸交通都十分方便,因此未到一旬,準備來此做生意的商家都不知多了多少出去。
原本清屏鎮那些富戶也隻是覺得花錢買個縣老爺心花怒放而已,現在一看,龍舟賽還沒開始呢,他們商號的銷售已經節節攀高,這能掙錢還能得名的事兒,簡直恨不得每個月都有!
這端午還沒到,旁邊榮和鎮就開始打算競爭中秋集會了。這次被清屏搶了個頭,下一次他們不可能還看著清屏鎮吃肉他們喝湯。
都沒幾個人察覺,林挽岫的三家鋪子已經在清屏鎮上開了起來,其中就包括了韓小妹家那邊的繡鋪。
這也是個意外收獲,本來林挽岫隻是打算先把鋪子買下來,隨意弄點東西去賣,正好榷場邊關那邊還沒辦理妥當,這邊已經積攢了不少的小件繡品。林挽岫幹脆就讓韓家村的人把東西送了過來,第二天就開了張。
韓家村的人做的繡品跟衣服物件上的不同,但是這份不同又帶有另一種美感。
開張那天,有下遊打南邊來的客商就瞧中了好幾件,問了價格,盤算了一下,當場就要了十幅。雖然一共就八兩銀子,但是這本就是小件的繡品,往日裏她們一件繡品能賣個五十文就已經頂天了。
另外兩家鋪子,一家是開的胭脂水粉鋪,另一家則還在準備中,打算弄個山貨鋪子。
在這邊呆了這麼些日子,她發現單論商機來說,這裏比起澧縣縣城都要繁華些,是個做生意的好地方。
特別是這裏本身沒有太多的農田,什麼都要靠買買買,一來二去的,這裏的人對金錢的態度比起其他地方要大方得多。
會用才會賺,這一點是林挽岫一直在教導大郎明白的道理。
至於說山貨鋪子的事兒,還得說到大慈寺那邊的山民村子。
自打上次剿匪之後,那個村子就敗落了,現在剩下的人都在苦嗬嗬的討生活。林挽岫也沒想太多其他的,就想著自己能找人在周邊收了山貨,然後集中到這裏售賣,對於那些山民來說,也是個稍微穩當些的來錢路徑。
這次王嬸回去,就是帶了點這個打算,她先去跟人談一談,可行的話,就先拿貨回來,然後再慢慢的做。
差不多還有三四天就到端午了,林挽岫這邊已經開始準備包粽子。
本地把這個叫“角黍”,最早的時候,是包裹的黍米,到現在,已經沒有人用黍米了,都是泡的糯米。條件稍微差一點兒的,也是用糯米加粳米混著。
林挽岫喜歡吃肉粽子,再弄一些翻沙流油的鹹鴨蛋配著粥,好吃得停不下嘴。
但是這年月,除了富戶外,誰家都不可能包肉粽子,能加點紅豆果仁兒什麼的已經算得上奢侈了。
這次包粽子,林挽岫讓丫頭們包了豆沙餡兒的,玫瑰餡兒的,八寶的,鹹肉的,大大小小的十好幾種。
大的一個能頂一碗飯,裏麵是鹹肉鹽蛋黃,或者是鹹肉竹筍丁,還有梅菜臘肉丁。
小的就精致得多了,基本都是甜的,一口一個的那種。還有純白米的,蘸糖麵兒吃也成,或者是用紅糖熬汁兒淋上去吃也成。
這麼多花樣種類,讓師爺娘子都嘖嘖稱奇,說不知道林挽岫這腦子裏還裝了這麼些東西,感覺她前幾十年都白活了。
小寶人小胃口不好,這些糯米的東西他不好克化,林挽岫隻讓他吃了一個半的小粽子,另外拿勺子舀著鹽蛋黃,和著熬得濃濃的肉沫粥,喂他吃了大半碗。難得的讓他的小肚子有了圓溜溜的凸起。
到了晚上,沒再給兩個小的吃粽子,而是拿了新鮮的魚蒸上,一人一條魚肚子,也是吃得倆小滿嘴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