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向傳奇演講者學習公共發言技巧(1 / 3)

如何向傳奇演講者學習公共發言技巧

文娛&生活

作者:謝韜

丘吉爾在執政前,曾與時任英國首相斯坦利·鮑爾溫就“英國空軍真實實力”的問題爆發過激烈的公開辯論,曆史證明,鮑爾溫敗下了陣來,但他卻將自己的失利狡黠地歸結為“講出真相並非一門修辭藝術”。可憐鮑爾溫忽略了另一個事實:不光公共發言者希望講出真相,聽眾同樣希望能夠相信他們所聽到的是真相。脫離了演說技巧,真相也會因一份空洞的說辭而蒙受不白之冤。活在更注重言論自由、推崇自我營銷的當下,公共發言並非隻是政客們的專利,它同樣在職場、商界、名利場、娛樂圈、文藝圈、私人人際關係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憑借“嘴上功夫”獲得更好的個人聲譽及影響力,以下來自幾位傳奇演講者的範例值得借鑒。

馬丁·路德·金

“不,我們決不滿意,直至公正似水奔流,正義如泉噴湧。”

演講背景

上述金句摘自“金博士”那篇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他的每次公共發言,都全然是一次集體布道,甚至能達到精神催眠的奇效。他以借喻、暗喻等手法,為平凡的詞語賦予極其神聖的含義;他也非常喜歡引用廣為人知的典故,令他的種族平等理論充斥不可反駁的邏輯力量。

我們能學到什麼:

善用通俗易懂的典故和擬喻

當你向客戶做PPT展示報告時,也許不便引用《聖經》故事來為貴提案的合理性辯護,但你可以多多例舉一些大夢想家式的成功事跡及案例,如此不僅更易打動你的聽眾,也讓你的提議聽上去貌似更可行。

溫斯頓·丘吉爾

“讓我們義無反顧地承擔起我們的職責。如果大英帝國和她的各個聯邦還將留存千年的話,世人們仍會這麼說,‘這是他們最光榮的時刻。’”

演講背景

二戰期間,身為盟軍精神支柱之一的英國首相丘吉爾,通過無線電廣播向舉國軍民發表了他最具煽動性的一次演講。丘吉爾親自花費了數周時間來反複修辭、更改他的講稿,可惜這種“好習慣”在快節奏的現代人身上已不多見。你會注意到,丘吉爾擅長把他最重要的論點和理念,放入漫長的時間線索中,回溯曆史或指涉未來,令他宣講的信息宛如迷人而鼓舞人心的永恒之音。

我們能學到什麼:

把目標置於宏大的敘述背景之中

常人當然難以企及丘吉爾的高度,但你依然可在做公司內部動員或募集新投資時用到這個技巧。人類文明的安危並不會倚仗於你公司的第四季度績效,但也許很多人的職位、生計、年假或年終獎會。

羅納德·裏根

“我們將永遠牢記他們,牢記住我們最後一次看到他們的時刻—就在今早,他們向我們揮手道別,準備踏上征程,就像即將‘擺脫我們身處地麵的枷鎖’,去‘觸摸上帝的容顏’。”

演講背景

上一段話及時發表於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船發射失敗、升空爆炸之後,裏根無愧於他被贈予的“公共交流大師”的綽號。他的語調富含磁性,語速平緩,發展成一種樸實無華但又風度不凡的個人風格。聽者總會為他所吸引,因為他的聲音聽似來自令人尊敬的父輩們的循循善誘,采用了陳述家長裏短的口吻卻不失權威感。

我們能學到什麼:

適度拉近與聽者的距離但不失堅毅的決心

盡管裏根的聲線是天生的,但我們可以效仿他利用更放鬆的語調,來彌補照本宣科的生硬感,達到你隻是照著念講稿,別人卻誤以為你在與眾人對話的效果。一個好方法是提前反複朗讀,你會發現有很多語句僅適合書麵而非口頭表達,逐漸熟練後,你就應當多鼓勵自己跳出講稿多做即興發揮。

約翰·F·肯尼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