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動蕩的高句麗(1 / 2)

後高句麗都城開城,弓裔王宮內,弓裔坐北朝南,正在王位上躑躅而坐,心事重重,坐下麵前,是他的三弟,四弟,禁軍都指揮使金迪,左相高雅仙.乃前朝高氏高句麗後裔,本地豪門,弓裔之所以定國名為高句麗,並不是他是高句麗傳人(其實他本是新羅十六王子),而是為了拉攏本地以高氏一族為首的高句麗豪族大戶而已。

弓裔望向金迪:“將軍此次出力極大,功勞為首,可是,王建就要退兵回國,形勢危急,想聽聽將軍高見。”

金迪臉色微微變色,就聽高雅仙出言譏諷:“就不知稱呼將軍為王將軍,還是金將軍了,……。”

未等高雅仙說完,金迪勃然大怒:“請左相自重!身子名姓父母所賜,豈能隨便更改。前些時候,為了穩住王建老賊,不得不爾!”

高雅仙麵上譏笑連連,肚裏咒罵:“還不是因為娶不到虞姬公主,攀不上王建的高枝兒,才私下投靠弓裔;後來王建收他為義子時又想回心轉意,要不是本相掌握了你的把柄,王建臨行又把王城留守大權交給了本不被看好的長子,使你失去了接班王建的機會,這會兒,你個金迪為誰賣命還是兩說呐。”

弓裔心煩意亂,要是從前,他還會樂哈哈的瞧著手下相互拆台.硬磕(這本是上位者左右大局的一種手段),但如今有累卵之危,這幫人還是如此他可生氣了:“都少說兩句,大局當前,一起度過難關才是道理!”

“諾!”眾人不論一下如何,麵子上還得應承。

左相高雅仙上前行禮說道:“王上,如今雖然扣押了王建家人,他的三萬留守也絲毫動憚不得;但是,他手下仍有我國主力大軍十幾萬,一旦回來就不可設想了;所以,我國和遼東必須聯合對敵才有可能渡過眼前的難關。”

金迪馬上出言反駁:“如今,遼東軍緊緊扣押著王建一家,又對那三萬王建留守軍隻圍不打,顯然就是等王建回來一起對付王上,要知道,他可是王建的女婿!依本將軍之意,就派人暗中殺盡王建家人,並把罪名安到劉七郎兒頭上,到時候他和王建勢成水火,我王才有機會一起除掉王建.劉七郎兒內外二賊!”

“小人!十足陰險反複無常的小人!”眾人心裏都譏罵,試想那王建對他金迪可謂情深義重,見虞姬不可能再招他為駙馬,王建就收他為義子,並連王姓都賜給了他,還把王城禁軍都指揮使的重任都給了他,可見對他的信任和器重;可是就因此,弓裔才有機會趁王建不在的時候反撲;這樣的小人就是功勞再大,也沒人會把它當心腹了,有的隻會是提防和厭惡。

弓裔四弟將軍說道:“金將軍所言不妥,如果沒有遼東軍的幫助,某等隻有坐而待斃的份兒,人家遼東軍見勢不妙就跑回遼東,某等又將如何?再說,王建一家本被遼東軍緊緊掌控,豈是金將軍就能說殺就殺的。王上,以某家看,還是請劉將軍來一起談談,看看他的想法如何?”

弓裔及眾人多點頭稱是,要說劉七郎兒和王建並作一路絕不可能,梟雄就是山中的老虎,一個山頭就隻能有一個王者;可是,他弓裔又是什麼呢?高雅仙不由暗想。

弓裔對金迪下令:“金將軍和劉將軍熟悉,就由將軍去請劉將軍來這裏詳談。”

金迪隻能稱諾。

望著金迪出了王宮,四弟將軍望著哥哥道:“金迪此人反複無常,可得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