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興場比石羊場大,上下兩條大街,幾百戶人家。偵察連住在下街,分散住在老鄉家。連部住在一戶商鋪後麵的大院裏。就是從沿街座南朝北的門麵房進去,右拐,有一門,門裏就是一個大院,三間正房,東西各兩間廂房。連部住在東邊的兩間廂房裏。連長喬清和和指導員王周元住一間,宿舍兼連部辦公室。
1950年2月17日,是臘月三十,複興場的人民迎來解放以後的第一個大年。盡管土匪鬧騰的剛解放的安嶽農村的人們不得安生,可是複興場的老鄉們還是為春節忙碌得直不起腰。複興場幾百戶人家,除了做生意的,還有手工業,種地的莊稼人。這時他們都忙著準備歡度新年。男的端上江米椿糍粑,找人寫對聯,打掃街道,打掃住了一年的屋子;女的也不閑著,她們給丈夫孩子們找新衣、縫補舊衣服,有的蒸糍粑,準備過年的吃食。孩子們三五成群的在街上玩。他們的媽媽不時的喊他們:“毛娃子,回來試試你的襖子!”“嗯,就來!”上學的孩子們放假了,現在可以盡情地玩了。
偵察連的戰士們也忙碌著,他們分成小組活動,有的出去偵察匪情,有的下鄉邊做群眾工作,邊了解情況。為了保護複興場的人民能過好新年,防備土匪來倒亂,他們格外小心,在場上增加崗哨,小組巡邏。
王周元同喬清和商量,他說土匪們在農村甚至鄉鎮,越來越肆無忌憚地焼殺搶劫的情況下,我們在複興場,就要讓鄉親們過一個歡樂的新年,並且要與民同樂。在石羊場鄒木匠給做的高蹺帶來了。會踩高蹺的一律留在連裏,集中在操場上練習踩高曉。學校的大操場在複興場的中心,偵察員們歡天喜地地敲鑼打鼓聲,一陣緊似一陣,吸引了眾多大人小孩來看熱鬧。這裏解放以後就成為土匪活動的重災區,這裏的老鄉們隻見土匪耀武揚威,沒有看到過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和解放軍,隻見過兩次縣大隊的戰士們,都是來去匆匆。偵察連到了複興場,這裏的人們才第一次見到解放軍和人民政府的幹部們。偵察連的到來給這裏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偵察連的高蹺隊在操場上一亮相,又給這裏的人們帶來了久違了的歡樂。
“嘡---嘡---嘡嘡---嘡---!”
鑼鼓喧天。
“一---二---三---四!”高蹺教練成忠孝喊聲陣陣。
鑼鼓的節拍和清脆的喊聲結合在一起,高蹺踩在地上的“嘟嘟聲”,讓人們精神振奮。操場周圍很快圍了一圈看熱鬧的觀眾。高蹺隊在成忠孝的指揮帶領下,照著他的動作,時而扭著映歌,時而一個鷂子翻身,做出一個個高難度動作,不時引逗得人們響起歡笑聲和鼓掌聲。他們這是在練習,準備在大年初一即明天,給老鄉們化妝正式表演。成忠孝他們沒有想到今天第一次練兵就來了這麼多歡眾。大家踩的更加起勁了。張文秀見有這樣多觀眾,又耍起“活寶”來,他踩在高蹺上挺起肚子學老太婆走道,轉眼變成傻小子雙腳跳起來,見小“工人”仼明智踩過來,他又拉起仼明智的手扭起來,逗得老鄉們笑逐顏開。
商洪生把幾個膽子大的兒童排成一溜,他喊著“一二三四”紐起映歌來,有幾個孩子自動跟在後邊扭著。孩子們好奇,轉眼就有二三十個孩子扭起來,而且越扭越像樣子了。這些孩子中有的是給地主放牛、放豬的,受夠了老板娘的打罵。偵察連來了以後,他們第一次聽說現在要“二五減租”,將來還要鬥倒地主分田地,他們還聽說“現在解放了,人民當家作主人,再不準打人罵人了”。
場上的一位老大爺看了高蹺隊的練習以後,寫了一付對聯貼到門上:上聯“扭映歌人民得解放”,下聯“打鑼鼓人民齊歡唱”。橫批:“歡度新年”。
鄒俊受石羊場鄉親們的委托,帶領六個老鄉,抬著一頭豬,挑著四擔各種菜蔬來到複興場,抬到偵察連住地。
鄒俊指著豬肉和蔬菜對王周元說:“王指導員,我受石羊場窮人們的委托,帶來一口豬和幾種蔬菜,慰問偵察連的同誌們,請你們一定收下。”
王周元看見石羊場的農會主席鄒俊進來,大臉龐上堆滿了笑容,他宏亮的大嗓門壓過了從外麵傳來的鑼鼓聲:“你說石羊場的老鄉們殺豬買菜來慰問我們?我們可承受不起,老鄉們生活很困難,國民黨橫征暴斂,土匪搶掠,老鄉們都受苦受難了。你對老鄉們說,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上級命令我們來安嶽縣剿匪征糧,是我們的任務。他們的深情厚意我們心領了。豬肉蔬菜我們不能收。東西你帶回去。”
他聽完王周元的話,從嘴上取下煙杆:“這是石羊場的窮人們的一點心意呀,要不是你們來,今年那能過這樣的太平年!什麼好吃的也讓土匪搶走了。”鄒俊受石羊場鄉親們的重托一心要讓偵察連收下這些年禮。
“我們謝謝石羊場人民的好意。保衛人民的安全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能拿群眾的一針一線,買賣要公道,再說我們有過節費,不能再麻煩老鄉了,你回去給老鄉們解釋一下就行了。你首先要打通思想啊,哈哈!”
鄒俊說:“複興場的人們看到我們抬豬挑菜來慰問偵察連的同誌們,他們也張羅著要來慰問你們。”
“鄒俊同誌,你可不能帶這亇頭啊!你帶來的東西抬回去,你還要趕快告訴複興場的老鄉們,不要給我們什麼慰問品。”
“那明天我們來給你們拜年吧,這可以接受吧?”
“接受!不過我們可沒有什麼禮物送老鄉們。我們隻能英勇殺敵,用剿匪的勝利果實來報答石羊和複興場的老鄉們了。”王周元笑著說。
“那敢再要你們的禮物!”鄒俊說著站起來:“那我回去了。”
“回去多給老鄉們解釋一下吧,慢走啊!”這最後一句話是王周元剛學會的。
鄒俊走了,王周元看著他的背影,腦子裏想的還是鄒俊。
鄒俊這是第二次來複興場了。偵察連到複興場以後,鄒俊就趕過來的。他說:“我在複興場也做過木匠活,人熟,過來幫助開展工作。”
複興場的老鄉們聽說鄒俊當了石羊場的農會主席,大家都把他當成gong產黨、人民政府的幹部看待。
才幾天啊,鄒俊就像個老練的農村幹部了。他和王周元已經成了好朋友、好同誌。在這剿匪如火如荼的時候鄒俊送子參軍,更使王周元感到鄒俊是覺悟了的農民的先進代表。
鄒俊每次見到王周元,總感到在他那高大而結實的身材麵前,自己是個小學生,可是當他和王周元說活時,王周元臉上常掛的笑容和和藹可親的話語,又感到他是那樣的親切和充滿昧力。
鄒俊看著指導員,他覺得王周元身上有無窮無盡的力量,給他最深的印象就是王周元高大而結實的身體,和藹可親的笑臉。他從來沒有看到王周元的臉上有一點憂愁。
外邊的鑼鼓聲仍在叮叮當當地響著。王周元送走了鄒俊,他在屋裏背著手來回度步,思考著春節後的群眾工作。他想:從遂寧來安嶽剿匪已經三十多天了,在石羊短短幾天發動群眾工作卓有成效,最感欣慰的是發現了黨的老積極分子鄒俊,成立了全縣第一個農民協會。
王周元對mao主席的話有了更深的體會了:不論幹什麼工作都要“緊緊依靠群眾”。他想:不能為這點成績而驕傲,這才是剿匪的開始。
通訊員小劉端進飯來打斷了他的深思:“這麼早就吃晚飯?”
“不早了,太陽快落山了。”
王周元對小劉說:“你去叫連長回來吃飯!”
王周元不知道球場上的鑼鼓聲什麼時候停的,他坐下來等連長回來吃飯。
成忠孝吃過飯就在一班屋裏和一班的戰士們聊明天的高橋表演。他說:“化裝成蔣介石演大搬家。這樣身上可以帶武器,發生情況馬上就可以拉出去。”成忠孝說話的時候連比帶畫眉飛色舞,一臉開朗,顯得少年英俊。
“排長想的周到,蔣介石是大肚皮,你肚子上捆上包袱,到時就怕解不開。”張文秀的話前半句正規,後半句就滑稽了。
商洪生接過來說:“這倒好辦,你張文秀裝的是傻小子,穿的是大姑娘的花衣服,就怕叫土匪看到當大姑娘拉去…。”引得全班大笑不止。
通訊員小劉進門大聲說:“一排長,李保山回來了,在連部,指導員請你馬上去連部!”
成忠孝笑著說:“馬上去!”站起來朝房門走去。
“小劉,有任務嗎?”張文秀衝小劉問。
“這裏的規矩是晚上過年。”小劉向張文秀敬禮:“‘張連長’再見。”小劉跑出門。
“哈哈,‘張連長’出名了。”大家烘笑起來。
這時一班的偵察員們又議論起來,不過話題不是踩高橋了,而是土匪了。議論什麼話題,張文秀都不會落後,他嫌坐在地鋪上說話怕別人聽不到,他把子彈箱子搬過來放在地鋪頭上,坐在上麵。不知為什麼,是因為他愛開玩笑,還是常出洋相,大家開玩笑時都愛叫他“張連長”,可是在工作或執行任務時,他從不吊兒郎當,別人也不再叫他“連長”了。
一班是全連最活躍的班,商洪生會唱、會紐、會跳,張文秀會出“洋相”。說到戰鬥,一班也是最出色的。
“指導員有情況嗎?”成忠孝進門就問。
連部屋裏進門就感到熱乎乎的,原來地上燒著個火盆。屋內空氣嚴肅,連長正俯在安嶽縣地圖上看著,聽到成忠孝進門的說話聲才抬起頭來。
喬清和對成忠孝說:“有情況!”
柴少山也進來了,緊靠成忠孝坐在長板凳上。他們沒有說話,隻是看一眼對方會意的一笑。成忠孝向一張八仙桌上看去,隻見飯盆裏的飯放著,小碗裏的飯才吃了幾口,看來連長、指導員還沒有吃完飯就研究匪情,一定有緊急情況。匪情比吃飯重要,這就是偵察員的性格。
喬清和說:“都來了,聽聽李保山的偵察情況。”
李保山開門見山說:“我們三人走到忠義場的關口村附近,見一個農民打扮的青年人,背上背著布口袋,手裏提著臘肉,慌慌張張往五保寨方向走著,我問他,老鄉,辦年貨過年?他說,回舍子家喲,周司令要在五保寨過年,我們出來辦點年貨。”我問,那個周司令?他說,川北遊擊指揮部周永明司令。我問他,你們有多少人一起走年。他說,有百把十人。我怕打草驚蛇,沒有把他帶回來。我們看著他向五保寨走去。
喬清和指著地圖說:“這個情況我看比較準確。土匪以為我們年三十不會出動,所以狗日的可能要安心在那裏過年了。這裏到五保寨二十五裏,兩個小時可以趕到。天黑我們就出發,大約晚上十點左右趕到。這時的土匪可能正在吃年夜飯。我們去給他們湊湊熱鬧!我和指導員決定:二排一個班、上士和炊事班留下保護複興,二中隊也留在複興。現在大家趕快回去準備。指導員去找一個鄉導,了解一下五保寨的情況,半小時後輕裝出發!”
“背包還是集中到連部?”柴少山問。
“都集中到上士住的房裏,注意保密!這應該是一次偷襲。”喬清和叮囑。
排長們出去以後,喬清和又把飯碗拿到火盆架子上吃起來。
王周元到二中隊駐地時,正好鄒俊也在,聽說五保寨有匪情要找一位鄉導,鄒俊站起身說:“不用找了,五保寨我熟悉,我去吧。”
王周元和鄒俊回到連部,喬清和就把成忠孝和柴少山叫來,邊聽鄒俊介紹五保寨,邊研究怎麼打好這一戰。
鄒俊說:“五保寨是安嶽最大的寨子,在李家街和合義場之間,寨子大,可隻有南北兩個門,大寨門在關口村附近,小寨門在五保村附近,兩門相距七八裏。全寨占地四五千畝,寨子裏平坦,有農戶上百家,多個居民點。寨子建在天然岩石上,地勢險要,除了寨門很難進出寨子。岩石有高有低,低的岩石寨牆牆段用人工條石。岩石上寨牆都用筷子石砌成。小寨門,左右是自然和人工寨牆,五六丈高。從複興場到合義場,要經過伍堡寨,去要進大寨門,一路上坡,出去要走小寨門,一路下坡路。寨子分前寨和後寨。就是有兩大片居民區。寨子裏有名氣的是有一個關帝廟,廟裏有和尚。山有多高,水有多高。遠看寨子像建在一塊大石頭上,可是寨子裏有泉水池,盛產藉。”鄒俊看看周圍的人說:“這就是五保寨的大致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