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誰說過,外表越是冷冰冰的人,其內心越是熱情似火,沈倩兒就是這樣子的一個。上任伊始,沈倩兒天天纏著陶朱,細枝末葉,刨根問底,用她的話來說,就是知虧欠,知盈餘,節花銷,廣開源。陶朱被她纏的沒脾氣,有心警告她不得越權,但念在她確實是一片赤誠,出發點非常好,加上確實是理財的一把好手,年紀又輕,反而樂得給她交了個底朝天,好讓她知道財務狀況的嚴重程度,更好的激發她的鬥誌,減輕陶朱自己的負擔。
倩兒盤底的結果,她給我總結了幾條:一是入不敷出,幾千號人快接近無米下鍋了;二是財務司司長陶朱廉潔奉公,一切用度花銷,都是從簡從省;三是經濟來源太單調,主要依仗大樂透博彩公司及上江邑縣衙的稅賦。商務司司長也不過如此,就是她不查賬,不總結,我與陶朱也是心知肚明,明鏡似的何須她來提醒。
我當著陶朱的麵,笑著對倩兒說:“情況就是這樣子,入不敷出,捉襟見肘,我請沈小姐來,好比是溺水的人抓著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稻草管不管用,就看你的了。”倩兒故作生氣,道:“在先生眼裏,倩兒就是一根稻草嗎?稻草豈能救人?先生好歹也得抱根木頭自救呀,恕倩兒心有餘而力不足先生另請高明吧。”
我也故作惱怒,說:“當初是你毛遂自薦的,現在倒好,知難而退,想撂挑子了。我要是沒為難處,我請你來幹嘛使呢,誰還怕有錢不知道怎麼花呀?”倩兒忍俊不禁,笑道:“先生急了吧,別那可憐兮兮的樣子,先生高明之處就在於請對了人,幾萬人幾十萬人,倩兒不敢打包票,就這幾千號人,還難不倒倩兒。”
我轉怒為喜,陶朱更是急不可待,連連催促道:“倩兒姑娘,你快快說來,有什麼好的法子,能迅速的弄到銀子,拿來救急。”你越是急,倩兒越是賣關子,慢吞吞說道:“先生以為倩兒是當今皇上啊,國庫是自家開的,倩兒也不能造銀子,哪能憑空生出錢來?”說了等於沒說,全是一堆廢話。我不說話了,等著她自揭謎底。你急她不急,你越急,她越吊你胃口。
倩兒繼續說道:“欲解當今之急,唯有借錢一途,此外別無他法。不知兩位先生然否?”我心中憤憤不平,這是出的什麼餿主意呀?難道西晉朝還有無息貸款不成?陶朱曬道:“去哪借呀?誰又肯借?縱使有人願借,可是數目非小啊,借了又拿什麼來還?所謂量入為出,靠借錢豈是良方?”
倩兒眨眨眼,道:“那依陶先生之見,又該如何?陶先生必有萬全之良方。”倩兒將了一軍。陶朱一時語塞,無從反駁。事實的確如此,沒有任何方法比直接借錢來的快。我笑著說:“那你說,向哪借?找誰借?誰願借?”倩兒調皮地說:“我且細細分析,我們要借錢,並且數目不少,不管人家願意不願意,先決條件就是被借錢的人必須有錢,錢多,錢非常多。我分析的對不?”
我噗嗤一笑:“這就是你所謂的分析呀?簡直是太對了,對得讓人不可思議。”倩兒不管不顧,繼續她的分析道:“我們不熟悉不認識的人,肯定借不到,所以要借錢呀,得找認識的熟悉的,這樣,借錢的把握就多一些。隻要把這兩條想通了,答案就出來了:去找認識的有錢人借錢,如此而已,非常簡單。”
我與陶朱啼笑皆非,這難道就是毛遂自薦的商務司司長的高明之處?而這人竟是我親自請來的,不是我的神經不正常,就是沈倩兒的神經不正常。我自我解嘲的說:“沈小姐高見,我等自愧弗如,麻煩您繼續分析一下,下一步該怎麼辦呢?”倩兒明知我在嘲笑她,依然不慍不惱,說:“據倩兒淺見,上江邑境內最有錢的我又認識的,非家父莫屬,再遠一點,有錢且先生認識的,則非司馬王爺莫屬,倘使要借錢,這二人就是最佳人選。”
不知道倩兒是胸大無腦,還是壓根就沒長大,充其量一半大丫頭片子,找她父親要錢買棒棒糖吃。繞來繞去,拐了半天彎,到最後,借到她老子頭上了。話雖如此,反倒提醒了我,何不找司馬乂打打秋風,人是他送來的,解鈴還需係鈴人。於是順著她的話說:“嗬嗬,沈小姐說的不無道理,找司馬乂借錢,我是不二人選,但誰去找沈老爺子借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