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災難不斷踏冰路(2 / 3)

泥石流常發生於地質構造複雜、斷裂褶皺發育,新構造活動強烈,地震烈度較高的地區。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錯落、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固體物質來源;另外,岩層結構鬆散、軟弱、易於風化、節理發育或軟硬相間成層的地區,因易受破壞,也能為泥石流提供豐富的碎屑物來源;一些人類工程活動,如濫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開山采礦、采石棄渣等,往往也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質來源。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發條件和搬運介質(動力來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庫潰決水體等形式。我國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長時間的連續降雨等。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發突然、來勢凶猛、迅速之特點。並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壞的雙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單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為廣泛和嚴重。它對人類的危害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麵。據統計,我國有29個省(區)、771個縣(市)正遭受泥石流的危害,平均每年泥石流災害發生的頻率為18次╱縣,近40年來,每年因泥石流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數達3700餘人。據不完全統計,建國後的50多年中,我國縣級以上城鎮因泥石流而致死的人數已約4400人,並威脅上萬億財產,由此可見泥石流對山區城鎮的危害之重。目前我國己查明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脅的縣級以上城鎮有138個,主要分布在甘肅(45個)、四川(34個)、雲南(23個)和西藏(13個)等西部省區,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脅的鄉鎮級城鎮數量更大。

對居民點的危害

泥石流最常見的危害之一,是衝進鄉村、城鎮,摧毀房屋、工廠、企事業單位及其他場所設施。淹沒人畜、毀壞土地,甚至造成村毀人亡的災難。如1969年8月雲南省大盈江流城弄璋區南拱泥石流,使新章、老章金兩村被毀,97人喪生,經濟損失近百萬元。還有2010年8月7日至8日,甘肅省舟曲爆發特大泥石流,造成1270人遇難474人失蹤,舟曲5公裏長、500米寬區域被夷為平地。

對公路和鐵路的危害

泥石流可直接埋沒車站,鐵路、公路,摧毀路基、橋涵等設施,致使交通中斷,還可引起正在運行的火車、汽車顛覆,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有時泥石流彙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變遷,間接毀壞公路、鐵路及其它構築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線,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如甘川公路394公裏處對岸的石門溝,1978年7月暴發泥石流,堵塞白龍江,公路因此被淹1公裏,白龍江改道使長約兩公裏的路基變成了主河道,公路、護岸及渡槽全部被毀。該段線路自1962年以來,由於受對岸泥石流的影響己3次被迫改線。建國以來,泥石流給我國鐵路和公路造成了無法估計的巨大損失。

對水利工程的危害

主要是衝毀水電站、引水渠道及過溝建築物,淤埋水電站尾水渠,並淤積水庫、磨蝕壩麵等。

對礦山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