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特殊構造現冰城(1 / 2)

我和小侯在經曆了坎坷之路以後,終於繞過了斷崖,來到了極光出現的地方,可是這裏的一切都是那麼讓人讚歎。

因為我們看到一座古城,古城是被冰封的,即便是有著那麼強烈的地震都沒有把這個冰封之城的冰給震碎。

冰封之城處在一個特殊的構造之上,那是一塊地台,在這上麵或許有著減震的作用吧,但最主要的應該還是這裏的冰比較厚。

“這可是一種特殊的地質構造,真是叫人不得不讚歎呀。”

“龍哥什麼是地質構造呀。”

小侯願意學習,我自然是要給小侯說一下關於地質構造的事情了,一是我開始說了起來。

地質構造(簡稱構造)是地殼或岩石圈各個組成部份的形態及其相互結合方式和麵貌特征的總稱。是構造運動在岩層和岩體中遺留下來的各種構造形跡,如岩層褶曲、斷層等,稱為地質構造。構造運動是一種機械運動,涉及的範圍包括地殼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可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水平方向的構造運動使岩塊相互分離裂開或是相向聚彙,發生擠壓、彎曲或剪切、錯開;垂直方向的構造運動則使相鄰塊體作差異性上升或下降。

地質構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時間分為原生構造與次生構造。次生構造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而原生構造一般是用來判斷岩石有無變形及變形方式的基準。構造也可分為水平構造、傾斜構造、斷裂和褶皺。

地殼或岩石圈各個組成部分的形態及其相互結合方式和麵貌特征的總稱。地質構造的規模,大的上千公裏,需要通過地質和地球物理資料的綜合分析和遙感資料的解譯才能識別,如岩石圈板塊構造。

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計,需要借助於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如礦物晶粒變形、晶格的位錯等。貴州位於華南板塊內,處於東亞中生代造山與阿爾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帶之間,橫跨揚子陸塊和南華活動帶兩個大地構造單元。在已知1400Ma地質曆史時期中經曆了武陵、雪峰、加裏東、華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個階段。雪峰運動奠定了揚子陸塊的基底,廣西運動使黔東南地區褶皺隆起與揚子陸塊熔為一體,以後又經曆了裂陷作用、俯衝作用,燕山運動奠定了現今構造的基本格局。

斷塊構造學說,是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張文佑教授等,繼承與發展李四光教授的地質力學思想,吸取了\"地槽地台說\"、\"板塊說\"等的合理部分,在分析與綜合中國及世界大量地質、地球物理資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斷塊說在研究方法上,強調運用地質力學與地質曆史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地球的構造形成與形變進行辨證分析,將構造旋回的劃分與構造形成、形變過程聯係起來。認為地殼的形變,一般是從褶皺到斷裂;但一經產生斷裂,它便對以後的變形起決定性作用,即第一期的斷裂控製第二期的褶皺,第二期的褶皺改造第一期的形變,也就是基底控製蓋層,蓋層改造基底,所以斷塊學說,側重於研究斷裂的形成與發展。該學說認為,地殼形變主要取決於力和介質兩個因素的相互作用,二者都是不均一的,應力的集中與釋放往往發生在介質的不均一處。由於受力方式、邊界條件以及介質物理力學性質的不同,斷裂常以不同型式組成\"X\"型、\"Y\"型等斷裂體係,可表現為拉張、擠壓、剪切、剪切-擠壓,以及層間滑動等不同活動方式。按不同深度,斷裂可劃分為岩石圈斷裂、地殼斷裂、基底斷裂和蓋層斷裂四級。同樣,被各種斷裂網格所切割成的斷塊,也相應地劃分為四級。隨著深度及溫度壓力的增加,褶皺與斷裂具分層性,這種分層性與地球各圈層之間,\"軟\"、\"硬\"層之間的層間滑動有關。構造層劃分要考慮形成與形變兩個方麵,從形成到形變是構造發生和發展的一個旋回。每一個構造旋回的形成控製該旋回的形變,而前一構造旋回的形變又控製下一旋回的形成,所以基底斷裂構造常可控製蓋層的構造發育。在區域應力場的演化中,壓、張、剪是同時存在的,一個地區擠壓,相鄰地區必然拉伸,反之亦然。同樣一個時期擠壓,必然在另一時期拉張,反之亦然。擠壓區常以水平運動為主,拉張區常以垂直運動為主,水平和垂直是一個運動的兩種方式,何者為主,依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由於斷塊學說吸取了有關大地構造學說的優點,使許多疑難問題從理論上得到科學的解釋,因此受到國內外地質界的普遍重視,並已在石油、鐵礦、地震地質、水文工程等項生產實踐中收到一些實際效果。

地窪學說是中南礦冶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所長陳國達院士所倡導的學說。該學說認為,自一八五九年以來,地質界傳統的理論是大陸地殼大發展過程隻有兩個階段:先出現活動區-地槽區,後來變為\"穩定\"區-地台區。一九五六年,陳氏在總結中外地質資料的基礎上提出,中生代中期以來地殼演化進入了新階段,經受斷裂作用和拱曲作用後所形成的狹長形或長圓形的凹地或凸起,其大地構造性質既非地台區,也與地槽區有別,而是一種新型活動區,是大陸地殼的第三構造單元。因它是地台區向活動區轉化的產物,故取名為活化區;又因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區內出現地窪盆地,故稱地窪區。地窪學說認為,在地殼演化史上,不隻活動區可以轉化為\"穩定\"區,而\"穩定\"區也可轉化為新的活動區。大陸地殼的發展過程,並非如地槽-地台說認為的那樣,直線地僅由地槽階段發展到地台階段,而是多階段、螺旋式的升進。通過活動區與\"穩定\"區之間的互相轉化遞疊,按照\"否定之否定\"法則向前發展,這叫\"動、定轉化遞進律\"。它的力源機製在於上地幔軟流層的物質運動,叫散聚交替說,它與板塊構造活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