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枝散葉(1 / 2)

三十多年來,我一直沉醉在故鄉的童年裏和奶奶的童話中,我發覺自己生命的情感總是庇蔭在荷塘前那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下。

高高大大的奶奶一聲喊,我們趕忙住手,一個個如一尾滑溜溜的魚,一閃,就消失在水塘深處。陽光下的水麵,複又平坦如鏡,微波粼粼,細碎如銀。水中央高低簇擁的兩三莖荷還在晃著腰,有一個花骨朵正在伸展著身姿……

奶奶一串笑聲,打破了一塘的靜,銀鈴般的,叮當入水,回響在我們耳邊。她說:一個個小蝦米般,還貓在水裏頭?我都看見你們一身光溜溜的,一個個閉著眼睛,捏著鼻子,露著肚臍眼兒,還看見你們的小雞雞了……這一下,我們羞紅了臉,嗖的一下騰空躥出了水麵。

奶奶說:晌午的水毒,趕快爬上來。奶奶立在荷塘前那棵大樹下,我們如一群小鴨齊遊上岸,圍攏在她的周圍,聚於高大挺拔的樹身下。看著大樹開枝散葉,蒼翠如傘,為我們遮蓋起一方陰涼,我們唧唧喳喳地,一個個都很是興奮。

奶奶摸著我們一個個小光頭,說:荷花仙子可不敢亂碰哩!曉得麼,從前有一個姓張的老漢打魚為生,一天他正在打魚,忽見水花直鼓,一個竹筒冒了上來,隨即傳出一聲尖亮的幼兒的啼哭。張老漢趕忙扔下魚網,抱著竹筒一路往家裏跑。原來,竹筒裏麵裹著個很小的女嬰,粉紅的小臉如出水的荷花,啊啊呀呀叫喚像唱歌一樣,眼睛閃閃的像天上的星星,甚是可愛。據傳,這個女嬰就是荷花仙子,是因為在上天做錯了事,被玉皇大帝罰下人間。後來,荷花仙子被逼返回天庭。她一步一回頭,來到門前的那棵大樹下,看到開枝散葉的大樹,讓她想到養育她的張老漢,不覺淚流滿麵。那淚水滴到水塘裏,立刻長出荷葉一片片。她咬破手指,滴著血在手絹上留下幾個字,即刻幻化成一朵又一朵粉紅嘟嘟的荷花。天放白了,張老漢再也找不到女兒了,隻見門前的水塘裏亭亭地立著墨綠綠一塘荷葉。在荷葉的頂端,是一朵朵粉紅嘟嘟盛開著的荷花;在荷葉的根部,他看到如女兒白嫩的手臂般的蓮藕……

我們一個個聽得入了迷,動了情。後來,隻要看到了荷葉,我們就想起了荷花仙子,我們再也不忍去摘荷花,就是一節一節的蓮藕也怕碰痛了它。

後來,我們愛上了魚兒,水中歡蹦亂跳的魚兒。先是最喜好那紅豔豔的躍龍門的大鯉魚,後來就是見到一尺長、巴掌大的草魚也笑得合不攏嘴,最後連得到一條二指大的鯽魚也高興。

奶奶看著我們一班細把戲忙得歡,起先她也笑嗬嗬的,後就一下一下地皺起了眉。有一天晌午,奶奶立在荷塘前那棵大樹下對我們說:你們一班細伢子別老是釣魚兒、罾魚兒、捉魚兒,連幾條漂漂浪(小白條魚)也不放過,這可要不得喲。我跟你們講一個故事:有一天,一隻愛吃魚的老貓又扛著魚竿去塘裏釣魚。他一邊流著口水一邊說:“魚兒,魚兒,快上鉤。”好長日子了,魚兒們一直都在水底清楚地注視著這隻貪婪的老貓。今天,他們早早相約,一群一群的魚兒遊到魚鉤下,密密麻麻地,黑壓壓的一團,就是不上鉤,他們一條接一條,沿著魚線兒爬,沿著魚竿兒爬。然後,他們合力一點兒一點兒地把老貓拉下了水塘。老貓渾身都掛滿魚兒,成了一條魚貓。老貓大聲求饒:“魚兒,好魚兒,我不吃你們還不行麼?”魚兒不說話。後來路過的老牛、黃狗替老貓求情,魚兒們才“撲通”‘j撲通”地跳到水塘中去了。從此以後,老貓再也不敢去釣魚了。

我們相信奶奶的故事,也怕變成魚貓,不敢沒完沒了地撈魚兒。後來,我們進了學堂門,知道了奶奶的用心。奶奶沒進過學堂門,隻不過在地主家的藥堂裏打工時識得不多的幾個字。可是,奶奶在我們的眼裏,她什麼都懂,什麼事都難不倒她。有一日,她還是立在荷塘前那棵大樹下,問我們:荷葉像什麼?大樹像什麼?我們一個個瞪大眼,不曉得奶奶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奶奶又問:像不像一把大傘喲?我們都爭著說:像,像,真的像一把大大的傘哩。奶奶說:我們做人啊,不管走到哪兒,要永遠記住自己頭上的這把傘!傘是什麼?傘是人字加兩點。人是什麼?人是一撇一捺走得穩。奶奶自問自答。我用手指在地下一筆一筆地畫著,人字加兩點,應該是個“火”字呢,我喊出了聲。奶奶卻不點頭,要我再想想。奶奶還說:你們也讀學堂了,要曉得,一個人在生在世,做人做事,過火不得。我並不認輸,反問奶奶:傘字加兩點是哪兩點?她說:一點就是我們善塘人的善,一點就是正義的義。善就是要好善行,做善事,善良,善舉,做事要善始善終。義就是要講正義,大義,道義,情義,義薄雲天,你們見著的聖帝廟裏的關二爺(關羽)就是義薄雲天。奶奶的一番學問,讓我們都驚訝地看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