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醫托坑人何時休(1 / 3)

醫托坑人何時休

特別策劃

作者:李繼斌

所謂醫托,指的是一些醫療騙子,長期活躍在大城市的火車站、地鐵口、醫院門口、掛號處,現在甚至網上也有很多。他們用欺騙的方法引誘通常來自小城市或者農村的患者,把他們騙到一些偏僻的、甚至無醫療資格的小醫院、小診所去看病,然後與“醫療人員”合夥騙取高額診療和藥物的費用。

這種行為就跟酒托一樣,著了酒托的道被騙取財物,可能也不甚緊要。但醫托欺騙的對象往往是急需治療的患者,騙的經常都是患者的救命錢,因此影響尤其惡劣。

仔細察看媒體對北京醫托的調查,可以發現醫托們的騙術相當高明。他們分布在火車站附近等外來客集中的地方,組織嚴密,分工明確,遇到看上去像是患者的乘客,哪幾個醫托上前搭訕,哪幾個醫托把患者送到地鐵站,哪幾個醫托負責把患者領進小醫院、診所,都有分工。大的團夥,甚至會分出專門的人在旁邊盯梢,以防被監管部門抓現行。醫托在騙人上當時,還有很多具體的技巧,例如老鄉專門騙老鄉,假扮本地居民,甚至送錦旗給“醫生”演戲給病患看,等等。

醫托團夥作案,而受害者治病心切,防備意識較差,即便有心防範也會被算計(例如醫托上來就告訴你“有很多醫托”,但他是“真心幫你忙”),而且醫托騙術不斷升級變化,隻為騙財毫無同情心。這讓很多外地來的病患確實防不勝防。

醫托行騙的“黑色產業鏈”

北京一家民營醫院老板劉某坦承,他開小醫院10多年,就是靠醫托活下來的。他說,醫托這行以湖南籍和河北籍為多,兩股醫托勢力都是靠老鄉關係發展起來的,除了老鄉介紹,外人萬難加入;河北籍醫托群體中,有部分是東北籍人。

“別的人根本插不進去。”劉某透露,很多醫托常年固守一個地方,周圍的關係也打點得很好,如果有“入侵者”貿然進入“勢力範圍”,根本不用醫托動手,會有人出麵驅逐。

在他看來,這些年,醫托分錢的比例也是越來越高,醫托生意最好的時候是暑假期間,有的醫院和診所給醫托75%的分成。

劉某稱,在北京大醫院看病的多是得了疑難雜症或大病的外地人,一些小醫院如果不使手段,壓根兒就不可能有很多患者來就診。有了醫托,一個三四百平米的小醫院,每天流水(指營業額)能達到三十多萬元,除去給醫托分成,一年下來,也能賺幾百萬元。

“黑醫托”+“黑診所”,組成了醫托行騙的“黑色產業鏈”。

1.“承包”診所,“租用”醫生,“管理”製度嚴格。

行騙首先要有場地。“醫院當時給我承包診室的價格是每個月15000元。”涉案診所承包人彭某介紹,他們分別承包了某醫院門診部4個診室。每個診室1名醫生,2名“醫生助理”。這些“醫生助理”和導醫,大多隻有初高中文化程度,根本沒有行醫資質。

每個診室的“坐堂醫”均具有承包資質,且都是已過退休年齡的老人。受到日結工資經濟利益的誘惑,他們中多數是由熟人介紹或者主動應征至此。

診室靠“承包”,醫生靠“租用”,“醫生助理”們開始尋找醫托。為了方便可靠,他們先從老鄉當中挑選。不僅如此,他們還形成了嚴格管理製度。每個診室的“醫生助理”分別聯係著數名醫托,醫托負責介紹患者過來。

2.“潛伏”知名醫院門口,外地患者成“主要目標”。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同仁醫院、北京腫瘤醫院……這些進京求醫問診人數眾多的知名醫院,成了醫托行騙的主要目標地。一些不熟悉情況的外地患者和家屬,更成了醫托們實施詐騙的重點對象。

醫托團夥往往組織嚴密,分工合作,比如——

醫托頭目:組織親屬、朋友以及老鄉入夥行騙。

1號醫托:負責尋找目標,與患者主動搭訕,使患者產生前往涉案診所就診的意願。

2號醫托:扮演“病友”佯裝患有同類疾病,為患者帶路至涉案診所,並套取患者信息告訴診所醫師。

3號醫托:負責在患者看病結束後繼續忽悠,並將患者送至地鐵或公交站後離開,防止患者發現被騙。

醫師:謊稱“名醫”,負責看病開藥與診所醫托進行勾結。

3.開具不明配方高價藥品攫取利益,大多“吃不好,也吃不壞”。

兒童病、皮膚病、肝病、白癜風……醫托們選擇詐騙的患者多數是慢性病患者。而他們花四五千塊錢高價買回來的卻是配方不明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