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胃癌,從根除幽門螺杆菌做起
專家門診
作者:孫浩
今年53歲的老趙,是一名長途運輸司機,工作時吃飯經常是饑一頓飽一頓的,沒有規律,即便遇到飯點坐下來吃飯,也是狼吞虎咽。10年前,他突然發現自己胃部經常隱隱作痛,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慢性胃潰瘍,並有幽門螺杆菌感染。一直身體不錯的他,並沒有太當回事,按照醫囑吃了些胃藥,緩解了幾天便自己把藥停了,過了幾天又開始胃疼,如此反反複複。直到今年初,老趙突然感覺腹痛加重,而且出現黑便,這下可嚇壞了家人,趕快陪同他到醫院就診,經過檢查,被診斷為胃癌。
一半胃癌與“幽菌”有關
目前主要認為,胃癌的發病和遺傳因素、飲食習慣、幽門螺杆菌、胃部慢性疾病等因素有關,其中幽門螺杆菌的感染值得大家警惕。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年新發現的胃癌近一半與幽門螺杆菌感染有關,幽門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增加2~3倍,因此治療消化性潰瘍、預防胃癌的一個可行措施就是預防並根除幽門螺杆菌感染。有研究表明,根除幽門螺杆菌可有效降低胃癌發生風險達39%。
我國是幽門螺杆菌感染高發國家之一,一般人群中幽門螺杆菌感染率約為40%。幽門螺杆菌寄生在人體胃黏膜組織中,常呈典型的螺旋狀或弧形,感染的患者在檢查中顯示陽性,一般不會有什麼症狀;但隨著細菌在體內長期的破壞、寄生、繁殖,體內會出現菌群失調,引起其他一係列的症狀,如餐後打嗝、惡心、腹脹、腹部不適,情況嚴重者胃腸道壁會逐漸被破壞,長期的潰瘍會誘發癌症。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幽門螺杆菌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質,也是第一個可致癌的原核生物。
可防可治無需恐慌
幽門螺杆菌最常用的檢測方法分為快速尿素酶檢測和呼氣試驗,快速尿素酶檢測對做胃鏡的患者是快捷、便利的,當然也是有創的;呼氣試驗的特點是無創、準確率高。可到具有檢測資格的醫院進行幽門螺杆菌的檢測。
那麼一旦發現幽門螺杆菌感染,是否必須進行治療呢?
如果患者檢測出幽門螺杆菌陽性,同時還伴有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縮、糜爛等,肯定需要進行根除治療。目前臨床上,幽門螺杆菌的根除多采用質子泵抑製劑+克拉黴素+阿莫西林三聯療法,以確保根除成功率(具體可參閱本刊2006年第1期36~39頁名醫談病專欄《狙擊幽門螺杆菌:征戰“潰瘍”3大戰役》一文)。
感染幽門螺杆菌後是能夠根除的,也並不是每一個感染幽門螺杆菌的患者,都一定會患上胃癌。
在此也提醒廣大讀者,預防幽門螺杆菌感染的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飲食尤其是進食生冷食品要講究衛生,集體用餐時采取分餐製是明智的選擇,如果家裏有幽門螺杆菌病患者時應該暫時采取分餐,直至完全治愈,並不需采取特殊的隔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