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泳愛好者 千萬別逞強
專家門診
作者:王有國
近年來冬泳猝死事件時有發生,尤其多見於老年人。據報道,2014年2月12日 ,瀘州63歲的盧大爺就在冬泳後猝死。 盧大爺已經堅持在長江遊泳近8個月,這次和朋友張某一同去遊泳,大概在水中遊了7分鍾就上岸了,不料他在換衣服時,“哎喲”一聲就向後倒去。張某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救護車10分鍾內就到了現場。但經過40多分鍾的搶救,盧大爺仍沒有被搶救過來。據悉,盧大爺平時身體健康,隻是血壓偏高,但堅持服用降壓藥。“120”現場搶救時,醫生初步認定為心肌性猝死。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領略到冬泳對人體健康和養生保健的益處。隨著氣溫的下降,江河湖海的水溫紛紛降到17℃以下,又到了冬泳迷們的瘋狂的季節,許多老年人也爭先恐後、躍躍欲試,但不幸的意外事件也時常發生。
冷應激是把“雙刃劍”
在冬天堅持洗冷水浴或者冬泳是不錯的養生方法。冷水浴就是指用5~20℃之間的冷水洗澡,這種冷刺激能夠激發人體的應激反應,稱為冷應激。人體對寒冷應激反應不僅表現在皮膚表麵,還包括人體全身一係列生理上或心理上對寒冷刺激的適應性反應,從而達到完善的禦寒功能,這就是冬泳的目的。這就像麵臨戰爭的備戰反應——練習冬泳者的冷應激功能非常健全,能從容戰勝嚴寒冬季的各種挑戰,保護身心健康。
當人的身體受到冷水刺激後,全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就會加強,皮膚血管就會急劇收縮,大量外周血液湧入內髒器官及深部組織,這樣內髒重要髒器的血管就開始擴張。稍後,人體為了禦冷,皮膚血管很快又擴張,致使大量血液又從內髒流向體表。這樣有規律的一張一縮,鍛煉了血管的舒縮功能,增強了血管彈性,所以冬泳也被稱為“血管體操”。
然而,冷應激又是一把“雙刃劍”,它所激發的對劇烈寒冷刺激的神經內分泌、心血管係統及全身內環境的激烈變化,會給不適應不耐受的冬泳者帶來異常反應,發生危險,甚至猝死。
明顯的異常反應多種多樣。其中誘發最激烈最快速的冷應激,莫過於“扣動”了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梗死等心血管急性事件的“扳機”,促成心源性猝死的發生。上述案例即屬此機製之典型。
消除危險因素,確保冬泳安全
1.先查身體排除冬泳禁忌證。
冬泳前一定要體格檢查,特別是老年多病的人群。中國泳協冬泳委員會建議,16歲以下的少年和70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身體狀況特殊,不適合冬泳。即或未到古稀的中老年,凡有癲癇史、老年性癡呆、精神不健全及精神抑鬱者,由於缺乏自控能力,不適合冬泳;高血壓患者特別是藥物難於控製的高血壓患者不宜冬泳,否則冷刺激後突然血壓增高,容易誘發腦卒中;先天性心髒病、嚴重冠心病、風濕性瓣膜病、較嚴重心律失常等患者易發生心血管意外、猝死,禁忌冬泳;皮膚病、中耳炎、急性眼結膜炎患者忌遊泳也忌冬泳。
2.中老年體弱者應結隊,出遊互相照應。
有條件參加冬泳俱樂部或冬泳訓練隊最好,有專人負責救護和技術指導,可提供安全保障。沒有參加冬泳組織者,也應三五結伴而行,其中最好有冬泳老手,互相照應,千萬不要單獨行動,以防意外。
3.選擇合適泳區,謹防意外傷害。
不要在不熟悉的水域遊泳,在天然水域遊泳時,切忌貿然下水。凡水域周圍和水下情況複雜,不了解水深、流速、水底情況者,不可盲目冬泳。如果破冰冬泳時泳池的麵積要足夠大(起碼應大於15米×5米),要設置出入水扶梯,水的流速要平緩,水麵無冰塊;應防被冰緣劃傷或冰塊碰傷,特別要防止潛水鑽入冰蓋下,造成溺水。還要防止在冰麵上滑倒跌傷。其實破冰後的水溫多已接近0℃(1~4℃),不適宜老年人冬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