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診熱線
詢診熱線
房顫是做手術
還是吃藥治療
我父親因一月內連患兩次房顫住院治療,當地醫生建議做射頻消融術,但我們了解到這個手術比較難做,成功率不高。請問,像我父親這種情況是吃藥好還是手術好?
河北 宋讀者
宋讀者:
如今,房顫的治療仍然是個較棘手的問題。
先來說藥物。目前,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根除房顫,除非是少數因為甲亢或者預激綜合征(預激是一種較少見的心律失常,有預激現象者稱為預激綜合征——編者注)、心髒手術後早期等引起的房顫,這些情況解除之後可能房顫也不會再發作。不過,藥物確實可能使得某些患者在相當長的時間不發作或幾乎不發作。但房顫病灶仍然存在,而且會繼續發展,遲早還是會發病。所以,對於房顫來說,用藥等於是“維穩”,有些病症較輕、發生中風的危險不高、發作較少或者高齡、身體虛弱、合並其他嚴重疾病以及經濟條件較差的患者,可以選擇藥物保守治療。當然,具體怎麼用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選擇,找到一個適合患者的藥物。
至於手術,如果已經發生過腦梗塞或者醫生評估腦梗塞風險比較高,發作時症狀比較明顯,而且給生活和精神帶來比較大的壓力,又相對比較年輕,或者因為房顫導致心髒功能障礙等,這些患者就應該考慮手術即導管消融,爭取根治。
北京阜外醫院心血管內科
主任醫師 姚焰
膽囊息肉及脂肪肝咋治
我今年29歲,去年體檢發現患膽囊息肉和脂肪肝,甘油三酯也偏高。用“雙岐四聯杆菌”治療,未見明顯療效。今年8月複查B超,結果為多發性膽囊息肉,大小也有所增長。另外我的血壓、白蛋白、尿酸、甘油三酯也都偏高。請問該如何進行治療?
廣西 張讀者
張讀者:
根據您的病史簡介,您可能患有兩種疾病:一、膽囊息肉;二、脂肪肝。治療分別簡述如下——
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現尚無特效藥,單靠服藥不能治愈此病。因少數息肉(腺瘤樣息肉)有癌變的可能,加之各種類型的息肉臨床症狀相似(從症狀上難鑒別良、惡性),故對此病要提高警惕。防治原則是:(1)對無症狀或息肉較小的病例,可動態觀察,每半年做一次B超檢查,如無變化,則不需特殊處理;(2)如B超檢查息肉增長加速,應手術(或膽囊鏡)摘除膽囊,觀察有否腺瘤組織;(3)膽囊息肉同時伴發膽囊結石者,無論有無症狀,均應手術摘出膽囊;(4)息肉基底部寬廣(直徑在5厘米以上)或多發性膽囊息肉,應手術治療;(5)即使息肉較小,但症狀明顯,亦應采取手術摘除膽囊術。
您去年體檢出是膽囊息肉,而今年複查為多發性膽囊息肉,息肉的體積與去年比較也有所增長,故應考慮手術治療。
脂肪肝 您去年體檢發現脂肪肝,甘油三酯偏高,脂肪肝的診斷可以成立。今年複查隻說血壓、白蛋白、尿酸、甘油三酯偏高,沒有具體談脂肪肝的情況,不好判斷脂肪肝現時如何,是輕度、中度或重度?因這與治療的選擇有關。
一般來講,單純脂肪肝(無合並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等病)對人體的危害不大,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如飲食不節、胡吃海喝、缺乏運動鍛煉等),控製體重、減肥等措施後,大部分脂肪肝患者的病理變化可逆轉或痊愈,不需服藥。目前,西藥尚無防治脂肪肝的有效藥物。您服用的雙岐四聯杆菌是調整腸道菌群失調的藥物,不能治療脂肪肝。
北京軍區總醫院主任醫師 張禹
同時患青光眼和白內障
怎麼治
我今年67歲,同時患有青光眼和白內障,請問應該先治療哪一個?
北京 蘇讀者
蘇讀者:
當同時有青光眼和白內障,先解決主要矛盾。對於亞洲人來說,最多見的是白內障在前,也就是說晶體增厚導致了青光眼的發作。如果是這個原因,先做手術把白內障治好,把空間騰出來後,房角變寬了,房水能流通了,青光眼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臨床上患者的病情往往不像想象的那麼簡單,所以治療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果白內障誘發了青光眼的急性發作,僅僅發作1~2次,且發作時間不長,隻需要用一兩種降眼壓藥物,就能把眼壓控製在正常範圍;如果患者的視功能,也就是視野、視神經損害不嚴重,病程又不是很長的情況下,單純的白內障摘除和人工晶體植入,就能把眼壓控製住。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有房角粘連,就像河道阻塞的時間太長,淤泥形成了一個堤壩,在白內障手術的基礎上再做一定程度的房角分離,就能解決問題了。因為房角隻要有1/3以上開放,就足夠維持日常生活正常用眼。
當然,有一些患者單純做白內障手術是解決不了眼壓問題的,青光眼和白內障共存時間太長,造成了不可逆的房角粘連,房水不能夠排出,同時晶體混濁老化嚴重,已經嚴重影響視力,就要做青光眼和白內障的聯合手術,也就是常說的青白聯合手術。這些都是需要到醫院做檢查,醫生再結合病史進行綜合判斷的。
北京301醫院眼科
副主任醫師 李朝輝
拇外翻應如何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