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火腿等加工肉製品成為一級致癌物?(1 / 2)

火腿等加工肉製品成為一級致癌物?

健康生活

作者:譚敦民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不久前(10月26日)宣布:火腿、培根等加工肉製品為“致癌物”,並將紅肉列為“非常可能的致癌物”。報告稱,加工肉製品可導致大腸癌;紅肉可導致結腸癌,也可能引起胰腺癌和前列腺癌。據了解,來自10個國家的22名科學家在充分評估各種已有證據之後,同意這份名單。

加工肉製品是指使用煙熏、醃漬、添加化學物質等方式處理過的肉食,除火腿和培根(培根是由英語音譯而來,又名煙肉,原意是煙熏肋條肉或煙熏鹹背脊肉,與我們國家的傳統風味臘肉有點相似)外,還包括熏肉和香腸等。專家稱,一天內食用50克加工肉製品,患大腸癌的幾率就將提高18%。“對每個人來說,因食用肉類而患上大腸癌的風險仍然是小概率事件,但隨著肉類攝入量的增加,這一風險也隨之加大。”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物質的致癌程度分為5級,依次為:“致癌”、“較可能致癌”、“可能致癌”、“致癌度不確定”和“可能不致癌”。“致癌”為一級,是致癌程度最高一級的物質。到目前為止,“致癌物質”的名單已經達970種。

有媒體稱,這使得加工肉製品與石棉、香煙、砒霜等為伍,成為一級致癌物質。眾所周知,砒霜是著名的毒藥,毒性很強,0.1~0.2克砒霜進入人體後就足以致人死命。那麼,加工肉製品真有如砒霜那樣的毒害嗎?筆者就此采訪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李曉雨教授。

火腿和砒霜不能相提並論

李曉雨教授說,火腿和砒霜不能相提並論,媒體這樣說可能是為了聳人聽聞,但有混淆概念、混淆視聽之嫌,兩者不是一個概念。誰見過吃了火腿就像吃了砒霜一樣倒地死亡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的不過是食品安全風險警告,告訴大家吃這種食物的風險比較高,但並不是說吃了致癌物馬上就患癌症,癌症的產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起碼需要達到一定攝入量後才有可能。加工肉製品被列為一級致癌物,是說其有致癌作用,但絕對不是說和砒霜一樣含有劇毒。微量的砒霜就有致癌作用,在致癌作用這一點上,兩者或許有某種相近或相似之處。但兩者不可相提並論,不管什麼地方的火腿也絕對沒有砒霜那麼烈的毒性。

說起來,火腿是中華特色傳統美食之一;歐洲一些國家如西班牙也有火腿,不過他們僅是醃製風幹而已,且是生吃。中華火腿製作精細,即使是在古代,也要經過鹽漬、煙熏、發酵和幹燥4道工序;如今的火腿製作更為複雜,需要經過浸腿、洗腿、曬腿、整形、反複修割醃製、發酵保管、蟲害檢查、落架分級、翻堆擦油等80多道工序。

在遙遠的古代,沒有保鮮的電冰箱,可由於特殊的工藝處理,火腿不僅味美,而且曆久不壞,可長時間保存,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特色食品。

火腿致癌也非虛說

試想,火腿之所以能夠曆久彌鮮,長期不壞,“百毒不侵”,細菌和病毒都奈何不了它,必有禦毒的高妙之處。

據介紹,食品本身都不同程度地含有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大約是4毫克/千克,量很小,微乎其微;不過,火腿及醃製品製作時要添加有防腐作用的亞硝酸鹽的一種亞硝酸鈉。按照國家《GB 2760-2011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肉製品中的亞硝酸鹽許可殘留量需要控製在每公斤30~70毫克之間(西式火腿類不能超過70毫克/千克,肉罐頭不能超過50毫克/千克,其他肉製品不能超過30毫克/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