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季節不同 保暖有側重(1 / 1)

季節不同 保暖有側重

健康生活

作者:覃雅芬

四季的更替,給我們不同的體驗。但是保暖這個話題卻是四季都要注意的,隻是側重各有不同。

春“捂”

春天要捂護好下半身。日夜溫差大於8℃,氣溫低於15℃,是春捂的信號。春捂的重點在下半身,俗話說“寒從腳下生”,可見足部保暖的重要性。古代養生家提出春令時節衣著應“上薄下厚”,這也體現了下身的保暖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夏“護”

夏季要保護好胃腸道。在許多人看來,夏季仿佛與保暖無關,其實不然。夏天溫度高,冷飲成了人們的最愛。如果大量飲用,就會對胃腸道產生不良刺激,導致腹瀉。短時大量飲用還會增加腎髒負擔。所以,夏季護好胃腸道是我們的重點。

秋“凍”

秋“凍”要把好一個度。初秋時節,溫差不大,白天適當的“凍一凍”無妨,這有利於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但是夜間入睡一定要注意蓋好被子,特別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和孩子,他們自身調節能力差,禦寒能力弱,容易誘發急性支氣管炎等疾病。

冬“暖”

寒冬保暖有4個重點:頭暖、足暖、背暖和食暖。

頭暖:“冬天戴棉帽,勝過穿棉襖”是有根據的。據測算,人在安靜狀態下,當環境溫度為15℃時,從頭部散去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1/3,4℃時為1/2,而-15℃時頭部散熱可達總熱量的3/4。

足暖:腳離心髒最遠,血液循環較差,加之腳部的脂肪較少,所以,腳的溫度最低,極易受涼。最好每天睡前用熱水泡泡腳,既能驅寒暖腳,還能促進睡眠。老人在寒冬應避免久坐、夜讀,必要時可戴上護膝。

背暖:人體背部為督脈和太陽經行之處,倘若背部保暖不好,風寒邪氣極易經過人體背部入侵,損傷人體陽氣而致病。冬天曬太陽,可以多曬背部,或穿一件羽絨背心、皮背心,對暖背都有好處。

食暖:寒冷時節藥多吃些高熱量的食物如羊肉、豬肝等,可起到禦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