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城市,如果算上周圍郊區的話,總麵積一共有八千多平方公裏,不過居民卻不到四百萬,所以除了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比較大之外,其餘地方都算得上地廣人稀。張曉要做的,就是往人少的地方跑,以她目前的速度,估摸著再過四十分鍾便能離開市區,一旦到了郊外,車流量會大大減小,隻要不駛離高速也不進入郊區小鎮,暫時就沒有被喪屍圍困的危險了。
末世第一關,總算有驚無險地闖了過去。
但這隻是第一步,要想在末世裏生存下來,光在高速上無止盡地奪路狂奔可不現實,不說吃喝拉撒之類的事,就是汽油也不夠這麼折騰。對於下一步,張曉自然早有打算,從出門那一刻起她就想好了——還是得去鬆樹穀地下基地!
不是張曉死心眼,而是末世十年她看得通透,在連植物都被感染的大環境下,沒有研究所和生態園區做後盾,再有本事的人也活不到科學家攻克末世病毒的那一天,原因很簡單——食物不夠!
起初幾年,幸存者們還可以靠著搜集小型城鎮裏的生活物資和戰略儲備過活,所以一些實力尚可的民間團體和避難所也能勉強生存,但再往後就難了,那些遊蕩著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喪屍的大型城市不是他們啃得動的,當小型城鎮被搜刮一空後,他們也就失去了食物來源,坐吃山空是遲早的事。
至於其它有軍方背景的大型基地,盡管仗著武力值比較高,撐得時間久一點,終究也逃不過被遺棄的命運,畢竟活人和喪屍的比例實在太懸殊了,武器和彈藥也都是有限的,他們又不能對城市進行毀滅性打擊,因為一旦這麼做了,城市裏的寶貴物資也將隨著喪屍一起煙消雲散了。
倒是曾有激進派提出“夷平城鎮,清洗一切,在廢墟上建立人類新文明”的方案,不過一直沒有付諸實施,具體原因張曉不得而知,但她猜測,肯定跟植物變異有關。
流星雨帶來的末日病毒不僅感染人類,也感染了植物,因感染而產生毒素的農作物雖然可以正常繁殖和生長,卻無法食用,而沒有產生毒素的幸存作物又不能出芽,光消耗不產出,人類的食物鏈一度到了崩潰的邊緣。在這種情況下,隻剩移植進鬆樹穀基地的幸存作物尚能苟延殘喘,研究所裏的科學家們費了老大的勁才讓它們在生態園區裏保持了可憐的出芽率。
但研究所和生態園不是哪都有的,鬆樹穀之外,其它基地隻能繼續過著虎口奪食的日子,不得不一次次地派遣軍隊進入鋼筋混凝土的喪屍森林尋找物資,基於這一點,城市作為他們唯一的食物來源,怎麼可能被完全放棄甚至夷為平地呢?
可即便如此,這些基地最終還是一個接一個地覆滅了,因為文明社會遺留下來的食物越來越少了。
反觀鬆樹穀基地,倒是一直屹立不倒,幸存者們把那裏當做了最後的伊甸園,當原本庇護他們的地方彈盡糧絕後,他們的第一選擇便是前往鬆樹穀,雖然擁有國家背景的鬆樹穀基地從未拒絕任何人,但真能撐到那的隊伍卻寥寥無幾,大部分人都死在了路上。
重活一遍的張曉當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去鬆樹穀要趁早,時間拖得越久越不利,等到食物沒了、汽油沒了、喪屍多了的時候,再想穿越澳洲大陸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
事實上,這事眼下都不算容易。
要去鬆樹穀基地,就得先去愛麗絲泉,按照原計劃,張曉本來打算坐飛機去,可現在末世提前,別說飛機,就是火車也坐不成了,隻能自己開車。從維多利亞州的墨爾本到北領地的愛麗絲泉,全程兩千兩百多公裏,如果順著高速自駕行,穀歌地圖給出的時間是二十四小時。
這些信息是張曉幾個月前在網上查閱到的,得益於她未雨綢繆的性子,喜歡把準備工作做到極致,所以各方麵的信息都愛搜集一些,沒想到還真派上了大用場。
當然,張曉也不認為自己隻要開一天一夜的車便能到了,她中途需要休息,沿路也必須尋找和補充汽油,而且她還記得,穀歌地圖給出的路線穿越了好幾座大型城市和繁華小鎮,如今這些地方都必須繞遠路避開,肯定會浪費不少時間,萬一再出點什麼意外,就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抵達目的地了。
至於詳細的路線圖和一路上的口糧,張曉倒不是特別擔心,她從倒車鏡裏看了眼後座上的旅行包以及被座椅擋住的後車廂,頓時多了幾分底氣,之前她拚了命也要找到車鑰匙啟動這輛越野車,可不僅僅因為這是如今跑得最快的交通工具,不然她出門攔個出租不也一樣?張曉在意的,是車裏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