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仙鏡偶然聯異眷(2 / 3)

隻見一個年老的園丁在園中挑水,聽得哭聲,走來一瞧,見小姐暈倒在地,湘春丫頭在傍啼哭,連忙去報夫人。不多時,趕了許多丫鬟小使,並夫人一一出來。大家看了,目瞪口呆。夫人連叫不應,哭了一場,把湘雲著實打了幾下,七八個扛了進去,放在床上。連忙去請太醫服藥,求神禱賽,渾身都是冰冷。幸喜尚有心裏兀自火燃,不忍得殯殮他出去,幾個親人日夜守在身邊,眼巴巴望他轉回陽世。

不說鸞綃小姐一命黃泉。且說春娘自那夜斷送了丈夫,過了三五日,即同真兒走到楊老實家問信。一進門來,變著臉道:“我家官人四五日不回,你留他在家則甚?”楊老實一聽此言,就如青天一個霹靂,竟不知那裏來的,忙應道:“你官人前夜打魚,網中得了一麵鏡子,背了回去,這數日不來,我正要來喚他。”春娘道:“何曾見來?同你打魚,人在你身上,若還不見,我要問你討哩。”楊老實道:“一個人身長六尺,難道藏得過的?”春娘道:“你方才說了鏡子,莫非你要這件東西,將他謀死了?”楊老實見他勢頭不善,口內多凶,氣得個捶胸跌腳,沒叫屈處。春娘打台撲凳,哭了一場。他的女兒出來相勸,留他吃茶吃飯,春娘再三不肯,竟自去了。

楊老實聽了這番說話,心下也就著忙,急急央人四下抓尋,並無蹤影。春娘這番埋伏,計較甚高,倘若鄰裏盤問他,就把楊老實做個出場;若沒人說起,他也就拖繩放了。

春娘自此之後,放心與靜空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好不暢意。誰料受用過度,不覺害起一場病來,十餘日不得起床。

一日,身子稍強,勉強起來梳洗,就把那丈夫拿回來的鏡子照了梳頭。果然這鏡子委實有趣:表裏通明,可照奸人之膽;清空閃爍,能招仙侶之來。春娘初時一照,看得懷開心暢,漫把花容傅粉,雲髻添妝。不多時,鏡子裏現出一道黑光,迷濛了春娘麵目。隻見都是些奇山異水,怪柏亂鬆。山坳之中布出許多樓台殿閣,更有虎豹豺狼在山腳下猙獰跳躍。春娘見了這個境界,頭也不梳,隻把兩隻秋波佇定在那鏡子上麵,周回仔細觀看。過了一會,那樓閣之內走出一人,體貌魁梧,須眉豁達,頭梳丫髻,袒腹披襟,踱踱索索走將出來。春娘看了又驚又喜道:“這個此老,我眼裏從不曾見他,仔細認他一認。”隻見後麵一個一個都走出來了。

春娘看得心慌,連忙走開。不料,這七八個立了一屋,驚得那春娘魂飛魄散,沒處躲避。偷眼一看,都是麵麵相窺,不開口的。隻見內中有一女人,春娘勉強上前福了一福,問道:“大娘,你們是那裏來的?”眾人都不答應。連忙叫真兒,真兒又不在家。正沒理會處,背後走出一個黑臉金盔金甲的人,右手拿著銅錘,左手帶著張颺,蓬頭垢麵,把春娘趕個不住,打了一錘。春娘明曉得丈夫索命而來,也隻好聽其發落。自經打了一下,登時暈倒在地。眾仙與這金甲神,都望鏡中進去了。春娘直到下午方才蘇醒,就把這段希奇說與靜空知道,也在將信將疑,不在話下。

且說天上定婚姻的月老,玉帝命他掌管生民配偶,正在月下將書檢看,查得鸞綃小姐該與富順張颺百年夫婦,因是一貴一賤,結契無階,恐成皓首之歎,因差金甲神賜他這麵摩仙寶鏡,以為徑路之媒。不料張颺先世尚有宿孽未消,得了此鏡別起風波,陡遭慘毒。月老趁此機會,先差金甲神采攝了張颺魂兒,與鸞綃小姐麵訂佳期。因此差花神來攝鸞綃小姐的魂靈,到月老宮中,兩人折證。

且說二人同趨月老案前跪下,月老分付一場姻緣的定理,會合的關頭。他兩人叩首謝恩起來,彼此偷看了一會。即命取出摩仙寶鏡,交與張颺收藏,對鸞綃道:“須查此鏡此人,即是百年夫婦。”說完,就放二人還陽去了。正是:

夫妻數定不能移,勉強圖謀總是虛。

五百年前曾識麵,注在姻緣一部書。

卻說張颺還魂轉來,頸上那條繩子已鬆去了,就如捧定著一株大木的相似,汆到江邊,卻又是一個地方。抬頭一望,身子卻在沙邊灘上。連忙拖泥帶水走到岸邊坐定,仔細想了那奸夫淫婦下此毒手,咬牙切齒恨了一場,悲悲戚戚哭了一會。想道:“上天可憐,留此餘命。如今天色已晚,不存不濟,少不得命喪溝渠,不如原赴江中,尋個自盡。”哽哽咽咽又哭了一場。

隻這一場哭,驚動了五升米洪恩未報,一年前大德難忘。隻見兩個人手執梆鑼,隨口唱些歌曲,一路而來。聽見哭聲,喝道:“你是甚人,在此啼哭?敢是奸細麼?”張颺道:“我是受難之人。”那兩人道:“快快說來。”張颺將自己的名姓並家中的淫婦與奸僧的勾當,細細說了一遍。二人驚駭道:“聽你說來,你是我們兩個的大恩人了。”張颺道:“不知二位尊姓大名?”一人道:“我叫施恩,他叫布德。”張颺道:“你們不要錯認了,我從來並不曾施恩,亦未嚐布德,緣何有你們二位?”施恩道:“你記得上年,我們二人為米相打,你將五升米勸了我們的鬧。自那日之後,我們兩個因你感激,拜為弟兄,如今就如骨肉一般。隻因荒年無計,投在山中做了強盜。今日該差巡邏,不料在此遇著恩人。你且同我們上山去,再作道理。”張颺聽了這話,方才信以為然。二人將手扯他同行,方知渾身是水,連忙每人身上脫下一件衣服,與他換了。張颺道:“我若上山,倘你大王不容,叫我到何處安身?”布德道:“不妨。我大王為人仗義疏財,隻差肚中少些墨水。若得你這樣一個朋友,這頭目他還要讓你了。”施恩道:“不但讓你做大王,他還要替你報冤哩。”張颺聽見“報冤”兩字,便歡喜起來,就隨了二人同去了。不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