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盲兒宛轉雪奇冤(2 / 2)

眾嘍羅隻因無物可為折證,倒躊躇了半晌。隻見手中火把已過,眾嘍羅慌了手腳,沒法擺布。一人道:“弟兄們,莫要慌張,我且說一個故事與你們聽。”眾人道:“什麼時候,說些故事。”那人道:“說了故事,就有火把。”眾人見說故事有火把的,隻得洗耳恭聽。那人道:“當初三國時節,關雲長同甘、糜二夫人降漢,住在驛所。曹操差人饋送下程,其餘俱備,惟有蠟燭,隻得一枚。這是曹操見他隻身陪著兩個囗囗囗的嫂子,故行此計。誰知雲長是個智謀囗囗的人,他見燭影將殘,即把那驛中的壁落盡行拆毀,將那些竹片放起火來,燒了一夜。這叫做焚燎之策。我們如今沒火把,四麵皆是,何必躊躇?”眾嘍羅聽說,登時囗囗囗囗,拆了無數,縛成火把。隻見拆到一個壁廂,骨碌碌一件東西滾將出來。大家一看,卻是一麵鏡子。真兒聽見說是鏡子,就對眾人道:“大王們不要煩惱,這鏡子是我父親打魚得來的,你可拿去與父親看了,便是折證。”眾嘍羅背了鏡子,竟自去了。不題。

且說張真兒聽得父親下落,想道:“若還我不去問他討人命,這楊老實如何出頭?如今且作囗囗,背上書一黃布‘為父報仇’四字,沿街求討。”不料生意甚是興旺。你道為什麼緣故?隻因背上有了這個大大招牌,人人道他是個孝子,銅錢銀米,到掙得衣食豐隆。

一日,走到一個荒僻去處,隻見三個人叫定了真兒道:“你為父報仇,我們如今要拿你去處死哩。”真兒道:“你們是什麼人?”三人道:“我們是官府差來的。”真兒道:“我正要伸冤,就同你去。”三人道:“你若同去,自分必死。不若你不報仇,我們放你逃生去罷。”真兒道:“我這恩父死於非命,今日之冤,雖赴湯蹈火亦所不辭。我隻伸了這冤,死亦瞑目。”三人見他孝意諄諄,雖將言語試他,竟不可解,便道:“你這孝心果然真實,隻是雙目不明,難以作事。我們有眼藥在此,將你兩眼點開。”真兒歡喜道:“若得如此,我真兒得見天日了。”三人將他兩眼一點便開。真兒定睛一看,卻是三位道人,連忙倒頭下拜,到磕了七八十個頭。走得起來,三人都不見去向。真兒又驚又喜,想道:“必是三官大帝,憐我孝心,特來救度。”便丟了拐兒,散步而行,好不快活。

隻是楊老實自受了這番苦楚,坐在監中,親人也不見麵。家中止得一個十四五歲的女兒,又是嬌嬌滴滴,獨自在家。幸喜間壁王婆過來陪伴。楊老實在監囗不想回家的日子。不意張真兒兩眼光明,討飯生意順利,討來的先送到監中,待楊老實吃了,然後自吃,朝朝往來,未嚐間斷。若有銀錢多餘,就拿去與他的女兒買柴糴米。虧他一人到養活兩口。不題。

且說這些嘍羅,將了這麵鏡子回到山上,覆了大王。又去見張颺,說明此事。張颺收了鏡子,放在房裏,囗囗進房歇宿。隻見許多仙人魚貫而入,望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不自能解。想了一夜,次日即說與鳥山大王聽,大王歡喜道:“聽先生所言,這必是寶貝了。如今夔夔宰相差人畫影圖形,遍地挨查,如有摩仙寶鏡獻上,即以小姐妻之。先生何不將此鏡獻入,博個功名富貴,也未可知。若隻在此山中,終無了日。非是小將見辭,實為先生籌劃。”張颺暗想,魂遊月老宮中所說之事,與今符合,即便應允。

二人商議已定,次日即差兩個嘍羅,背了鏡子,備了行囊,鳥山大王送了五十兩贐儀,辦了一席餞行酒,親自送到十裏長亭。握手(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