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製銀行,誰領風騷?
本期聚焦
近日亮相的上市銀行2012年年報和2013年一季報顯示,股份製銀行的競爭趨於激烈,以資產規模衡量的排名發生了較大變化。截至2012年末,在股份製銀行“第一集團”中,招行資產總額達34082.19億元,同比增長21.94%,仍是老大。興業資產總額去年增長34.96%後,以32509.75億元的資產居於第二位。民生銀行資產總額在去年末達到32120.01億元,去年增速高達44.10%。傳統上以對公業務為主,正在爭取“兩條腿走路”的浦發銀行與中信銀行則暫時落後。
不過,資產隻是規模指標。有分析師曾指出,中型股份製銀行的競爭優勢並不在規模的比拚(因為基數和渠道優勢無法與大型銀行相比),息差定價能力和非利息收入盈利能力將成為此類銀行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兩大不確定性因素背景下形成競爭優勢的關鍵。如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所言,有時候“小的才是美好的(Smallisbeautiful)”,以百年老店為長遠目標的商業銀行決不會隻爭朝夕。
興業銀行
未來,中國銀行業需要有創新發展的代表。就創新而言,首推興業銀行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是金融脫媒趨勢下最佳轉型銀行。興業銀行在同業業務領域已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在銀行轉型的過程中已邁出領先一步。過去兩年,興業銀行通過同業業務領域的各種創新方式,如同業代付、買入返售信托受益權等,實現了業績的超預期增長。
興業銀行同業業務部副總經理許榮華在興業銀行2012年度暨2013年一季度業績網絡說明會上介紹了該行同業業務的競爭優勢:其一,與大型銀行相比,該行屬於中等規模的商業銀行,同業業務具有專業、靈活、對等等優勢,容易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礎上與各類同業客戶建立合作關係;其二,該行同業業務開辦曆史已久,具備先發優勢,市場口碑良好;其三,該行形成優勢銀銀合作服務品牌及服務網絡“銀銀平台”,具備完整的產品與服務體係、專業的人員隊伍和廣泛的客戶基礎;其四,全行自上而下建立了專業機構及優秀的專業隊伍,在總行和所有分行均成立了專門的機構負責開拓同業業務領域和同業客戶合作。
盡管同業業務因影子銀行屬性而麵臨一定的監管壓力,但由於興業銀行在該領域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每次都能通過創新方式先於同業獲得豐厚收益;在每次該創新因被同業效仿或遭遇監管壓力而收益變薄或消失的時候,興業銀行能夠通過迅速再度創新,使同業業務增長得以持續。因此,興業銀行在同業業務領域具有相當強的競爭優勢,能夠獨享“創新紅利”。
“回顧本行同業業務發展曆程,金融市場環境的複雜多變是這一業務領域長期以來麵對的外部環境特征。本行自1996年開始涉足同業業務領域,經過長期積累,本行同業業務也已建立起夯實的客戶合作基礎和業務基礎,打造了具有本行特色的同業業務品牌。同時,本行也擁有一支優質的同業業務人才隊伍,具有良好的市場分析能力和敏銳快速的反應能力。本行在近年對同業資產業務的創新也正是本行業務基礎夯實、勇於通過市場創新快速反應的體現。在未來,本行也有充分的信心,結合新的外部監管和宏觀環境,繼續以創新帶動發展,鞏固和擴大本行同業業務的規模和盈利能力。”許榮華表示,未來一段時間,由於監管環境的變化,該行同業資產業務的發展將適應形勢,進行相應結構優化,挖掘新的創新業務品種和盈利增長點,擴大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取得較低成本的資金,保持盈利的持續性。
在表內信貸供應受約束及金融深化持續的背景下,興業銀行未來幾年同業業務的增速將持續高於傳統信貸業務增速,同業業務對興業銀行業績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更加顯著。
將興業銀行的核心優勢僅定位於同業業務領域已然過於狹窄,該行在非傳統業務領域擁有強大的創新與拓展能力。在金融脫媒及信貸管製的大背景下,無論是擴張"非標"業務,還是發力投行、資產管理業務,均顯示出興業銀行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強大的創新與拓展能力。這種能力才是興業銀行在多數競爭對手仍局限於傳統業務中,苦於如何拉存款、如何拓展非息收入之際,通過表內外業務切換,輕鬆實現存款與中間業務的高增長,業績持續超預期的深層次原因。
“本行近年來密切關注行業變化趨勢,持續推動差異化經營,積極探索和實踐經營轉型,優化業務結構,鞏固發展基礎。近幾年,本行致力於條線專業化改革,努力提高條線專業化服務能力和多市場金融資源的整合能力,努力實現從傳統融資服務中介向全能型金融服務中介的轉型。目前,本行已具備一定比較優勢。從資產負債表可以看出,本行傳統的存貸款比重小,即受法定存貸利差的保護比重小,市場化定價的比重較高,資產負債已實現多元化。”興業銀行董事會秘書唐斌在該行2012年度暨2013年一季度業績網絡說明會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