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每個人的心智中都蘊藏著強大的力量。當你對心智真正領悟並自如運用的時候,那麼,在你的生活中,無論是物質層麵還是精神層麵,生活都將發生很大變化,富足會取代貧困,睿智取代迷茫,和諧取代混亂,光明取代黑暗。內心的平靜與和諧會使您的人生更加富足與快樂!
情商世界,60分離優秀還很遠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什麼?或許,很多人會回答:受教育程度、智商、家庭背景、運氣。然而,經過專家對世界名牌大學的學員們的調查發現,情商對成功更具有決定性作用。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情商的高低已經成了事業和生活成敗的關鍵。
想優秀?先想辦法讓大腦“開竅”
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這個命題之所以正確,就是因為它是以“用進廢退”現象作為基礎的。活動就是用,活動哪個器官,哪個器官就靈活好使。為了防止你的大腦的衰老,請勤用腦、多用腦。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人體的各個器官和功能有一種“用進廢退”現象。你經常使用它,運用它,該器官就靈活,就發展,反之就衰退,就退化。人們常說:“一身動,一身強。”腦子越用越靈,手越用越巧,就是這個道理。
我國著名的理論家於光遠,現已93歲,筆耕至今不輟。他寫出的理論文章,一樣有鋒芒和文采。91歲的於老還能用電腦寫作。自1999年84歲生日那天起,他用了2年的時間,學會了打字上網,還開通了於光遠網站。於老高興地說,如今隻要不出家門,除了會客、睡覺、吃飯,每天至少在電腦前工作12個小時。他還開通了博客,也許是中國最高齡的博客。
無獨有偶,現年97歲的國學大師文懷沙,行如風,聲如鍾,記憶力好得驚人。從天文到地理,有問必答,對答如流。他能記得《道德經》有2825字。他知道的,回答得頭頭是道;他不知道的,以“幽默”代回答,這答不出比答得出更逗人。你問他艾青的什麼事,他用艾青的聲調回答你;你問周揚的什麼事,他用周揚的口音回答你。有人建議他跟台灣的李敖對一對。熟悉李敖的友人斷言:李敖絕不是他的對手。
於老、文老為何能永葆思想上的青春?這是他們勤用腦的結果。於老在回答社會學家鄧偉誌先生的提問說:“用電腦打文章,既要有情節、內容的構思,又要靈活運動手指,既動了腦,又動了手。常動不病,有益健康。”文老的回答說:“多用腿,腿好;多用腦,腦好。”
兩百年前,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首次提出“用進廢退”的觀點,現在,這一觀點又為現代科學取得的新的研究成果所證實。據新華社2006年5月30日報道,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授飯野正光等人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發表論文說,他們著重研究了小腦神經細胞交界處的神經突觸,發現小腦對很多動物的身體運動起協調作用。
在對小鼠進行實驗時,研究人員使其神經突觸的信號傳遞中斷一天以上,這樣的效果與不堅持訓練而導致神經突觸的信號傳遞中斷相同。此後,研究人員開始分析小鼠腦神經網絡的工作狀況。他們發現,一旦上述神經突觸的信號傳遞中斷,神經細胞內的腦神經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蛋白質便不能順暢地發揮作用,進而導致信號傳遞物質的分泌出現障礙。BDNF蛋白質是促進兒童腦發育的神經營養因子之一。日本專家的這項研究成果證實,這種蛋白質在維持神經網絡功能方麵具有重要作用。
飯野正光教授說,為維持神經網絡的正常功能,需要經常刺激神經網絡,使信號傳遞保持暢通。這一發現,可能對認知症(即癡呆症)治療藥物的開發有所幫助。飯野正光的發現的意義絕不止此。它與拉馬克的“用進廢退”理論進一步相互印證。特別對老年人的長葆青春活力,有很重要的意義。另有消息傳來,英國正在考慮將男女的退休年齡延長到65至68歲,這也是符合“用進廢退”理論的。人的壽命普遍延長了,他們為社會作貢獻的時間,也會相應延長。另外,多用腦,也可以進一步延長人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