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了,寶貝?要是總哭個沒完,聖誕精靈可就不到咱們這兒來啦!”
“我……我的鞋帶開了……”
母親不得不在人行道上蹲下身來,為兒子係好鞋帶。母親無意中抬起頭來,啊,怎麼什麼都沒有?沒有絢麗的彩燈,沒有迷人的櫥窗,沒有聖誕禮物,也沒有裝飾豐富的餐桌……原來那些東西都太高了,孩子什麼也看不見,落在他眼裏的隻是一雙雙粗大的腳和婦人們低低的裙擺,在那裏互相摩擦、碰撞……真是可怕的情景!這是這位母親第一次從5歲兒子目光的高度眺望世界。她感到非常震驚,立即起身把兒子抱了起來……
從此這位母親牢記,再也不要把自己認為的“快樂”強加給兒子。“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待問題”,這位母親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認識到了這一點。
我們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但是卻必須學會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大衛·奧格威是美國知名廣告大師,他就是用一種換位思考的策略成就了他的事業。他在自己的辦公桌上陳列了各種人的照片,以代表他所要應付的幾種典型的人物。這樣,他的思想才會常常集中在別人的種種興趣和需求上,而不致拘泥於自己的意向上。
普利策,這位早年的新聞記者,後來成為《紐約世界報》的創始人,也是利用這種方式成功的。在他擔任《快郵報》的編輯時,常常混雜在市區裏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或者漫步在階石旁,或者駐足休息在旅店、商場的大廳裏,敏銳地靜聽人們的談話,了解讀者的心理和嗜好,並以此確定他的編輯方針。
大凡成功的人,都是這樣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觀察、研究他所要影響的一些人,然後反過來按照他們的心理需求去滿足他們。
每個人天生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體察他人情感的敏感性。一個人如果沒有這種敏感性,就會產生情感失聰。這種失聰會使他在社交場合不能與其他人和諧相處,或是誤解別人的情緒,或是說話不考慮時間場合,或是對別人的感受無動於衷。所有這些,都將破壞人際關係。
換位思考不僅對保持人與人之間的和睦關係非常重要,而且對任何與人打交道的工作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搞銷售,還是從事心理谘詢,或給人治病,以及在各行各業中從事領導工作,體察別人的內心,常進行換位思考,都是取得優秀業績的關鍵因素。
重磅打造裏外魅力,為情商加分
沒有迷人的魅力,金子也會失去價值,身份也不會使人高貴,地位也沒有什麼尊嚴,美麗也不會有什麼永恒,高齡也不會贏得人們的尊敬。修煉自己的魅力,才能持久地獲得他人的青睞。
四大美女尚有瑕疵,自己有缺陷又有何關係
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會達到完美的境地,所以,你也不必設定荒謬的完美標準來為難自己。你隻要盡最大努力挖掘自己的潛力,打造自己的魅力,就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
時常有人說:“討厭死自己的性格了!”“自己怎麼這麼笨!”“我長得太矮了!”類似的聲音不絕於耳。一個人追求完美沒有錯,可怕的是追而不得後的自卑與墮落。
完美主義的人往往不願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缺點和不足,非常挑剔。有的人沒有什麼好朋友,總也找不著對象,和誰也和不來,經常換單位,為什麼?那是因為他誰也看不上,甚至會因為別人的一些小毛病而忽略了別人的優點。有的人不允許自己在公共場合講話時緊張,更不能容忍自己緊張時不自然的表情,一到發言時就拚命克製自己的緊張,結果越發緊張,形成惡性循環。有的人不允許自己身體有絲毫不舒服,經常懷疑自己得了重病,經常去醫院檢查。
完美主義的人表麵上很自負,內心深處卻很自卑。因為他很少看到優點,總是關注缺點,總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自己就很少有機會獲得信心,於是常常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