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成功的版本很多,唯一可以克隆的是變(2)(3 / 3)

鋼筋腦袋隻會有水泥思維

很多人撞了南牆不知回頭,其實,此路不通有他路,何必撞得頭破血流還要繼續撞?回頭還可以去借梯子,借到梯子就能爬過去,走通這條路。有時,人生需要轉個彎,變通思路,就能走通前進的那條路。

拿什麼拯救你,我可憐的大腦

阻礙我們成功的,不是我們未知的東西,而是我們已知的東西。

放眼當今,一切無不烙著“變”的印記。高樓在變,市場在變,政策在變,世事在變,甚至人心也在變……

每一天,我們的身邊都會出現新的風景、新的精彩,也充斥著新的困惑、新的問題。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今天,你“變”了沒有?

有人長歎不已,歎人比人,氣死人;歎不逢伯樂,壯誌難酬;歎機遇奇缺,命運多舛;歎困難似海,問題如山。

有人憂愁不止,愁拚命幹,效能低;愁一窮二白,薪低職微;愁人脈貧弱,舉步維艱;愁搜心剖膽,無處突破。

古賢曰:窮則思,思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今人說:有思路才有出路;三分苦幹,七分巧幹;低頭拉車,還得抬頭看路。

瞬息萬變的時代迫切要求我們:頭腦要變。

固執、冥頑、呆滯、死板,是我們四處碰壁、受窮受累的病源。大浪淘沙,守著老腦筋、老觀念、老思路、老習慣,畏懼於創新,膽怯於冒險,我們便時刻有著退步、落伍、被淘汰的危機。打破思維的柵欄,擁有靈活多變的頭腦,我們才能打開廣闊的新天地。

美國傑出的發明家保爾·麥克裏迪曾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幾年前,我告訴我兒子,水的表麵張力能使針浮在水麵上,兒子那時才10歲。我接著提出一個問題,要求他將一根很大的針投放到水麵上,但不得沉下去。我自己年輕時做過這個實驗,所以我提示他要利用一些方法,譬如采用小鉤子或者磁鐵等。他卻不假思索地說:“先把水凍成冰,把針放在冰麵上,再把冰慢慢化開不就得了嗎?”

這個答案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它是否行得通倒無關緊要,關鍵一點是:我即使絞盡腦汁冥思上幾天,也不會想到這上麵來。經驗把我限製住了,使我的思維僵化了,這小夥子倒不落窠臼。 我設計的“輕靈信天翁”號飛機首次以人力驅動飛越英吉利海峽,並因此贏得了214000美元的亨利·克雷默大獎。但在投針一事之前,我並沒有真正明白我的小組何以能在這場曆時18年的競賽中獲勝。要知道,其他小組無論從財力上還是從技術力量上來說,實力遠比我們雄厚。但到頭來,他們進展甚微,我們卻獨占鼇頭。

投針的事情使我豁然醒悟:盡管每一個對手技術水平都很高,但他們的設計都是常規的。而我的秘密武器是:雖然缺乏機翼結構的設計經驗,但我很熟悉懸掛式滑翔以及那些小巧玲瓏的飛機模型。我的“輕靈信天翁”號隻有70磅重,卻有90英尺寬的巨大機翼,用優質繩做繩索。我們的對手們當然也知道懸掛式滑翔,他們的失敗正在於懂得的標準技術太多了。

可見,有變通的頭腦,就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縱觀古今中外,突破思維柵欄的人,都有非凡的表現。

年幼的曹衝在大人們束手無策的時候,想出用石頭裝船的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令人稱奇;諸葛亮在城樓上焚香撫琴,讓軍士撤去城頭旗幟,打開大門,用空城計嚇走了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