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成功的版本很多,唯一可以克隆的是變(3)(1 / 3)

在生活中,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在經驗行不通時,會多向思維,反其道或側其道而行。往往經驗越多的人,就越容易被經驗所誤,跳不出或者不敢跳出思維的柵欄。所以,不要被你的經驗、習慣所迷惑,要勇敢地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嚐試,總有一個出口在某個角落等待你去察覺,隻要你不斷創新,打破規則,就能突破生活中的瓶頸!

不懂變通的人,往往因循守舊,他的思維被無意識地困在一個狹小的空間,毫無變通的餘地。其實,那個把自己的思維困在原地的人,就是自己。掙脫自困的鎖鏈,拓展你的思維,你就張開了飛翔的翅膀,就能脫離困守的原地,飛向成功的天空;你就會超越自己,走出更寬的路。

不撞南牆心不死,撞了南牆不回頭

我們有很多人常抱怨自己腦子太笨,這是因為不開動腦筋,在過去的思維模式中打轉。

有這樣一種現象:如果把一隻蝴蝶困在一個房間裏,它會拚命地飛向玻璃窗,但每次都碰到玻璃上,在上麵掙紮好久。恢複神誌後,它會在房間裏繞上一圈,然後仍然朝玻璃窗上飛去,當然,它還是“碰壁而回”。

其實,旁邊的門是開著的,隻因那邊看起來沒有這邊亮,所以蝴蝶根本就不會朝門那兒飛。追求光明是多數生物的天性,它們對於光明的執著可以說成偏執,為了光明甚至可以“飛蛾撲火”,不惜以生命為代價追求光明。而當我們看見碰壁而回的蝴蝶的時候,可以感悟這樣一個哲理:有時,為了達到目的,繞道而行反而會更快地使我們如願以償;相反,盲目執著則會讓我們永遠在嚐試與失敗之間兜圈子。

百折不回的精神雖然可嘉,但如果困難是一座無法移動的大山,我們最好是變通方向,繞道而行。為了達到目標,暫時走一走與理想相反的路,有時正是智慧的表現。

在一家大公司的CEO招聘會上,有200多個人落選,隻有一個人被相中了。

這家公司為了考察應聘者的隨機應變能力出了這樣一道題:如果在一個下大雨的晚上,你下班開車路過一個車站,看見車站裏有3個人,一個人是曾經救過你命的醫生,一個是生命垂危的病人,一個是你做夢都深愛著的人,請問,在你的車隻能坐兩個人的情況下,你會選擇誰來坐你的車?

在那些應聘者當中,有的人說選病人,先把病人送進醫院再說;有的人選擇醫生,因為這位醫生曾經救過他的命,把醫生送到醫院再叫救護車救病人;有的人選心愛的人……結果被考官們一一否定了。

直到有個年輕人進門後,仔細地看了看題,然後抬起頭自信地說:“我會把車交給醫生,讓他送病人去醫院搶救,至於我,會陪著心愛的人一起等車。”考官們聽後,露出了高興的笑容,這個年輕人被錄取了。

就如那道測試題的情況,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中。人生之路,困境是不可避免的。但困境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麵對困境我們找不到出路。

諸葛亮曾經說過:“因天之時,因地之勢,依人之利而所向無敵。”

變通是一種做事方法,是一種生存策略,是一種處世藝術。對於善於變通的人來說,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困難,隻是有些時候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而已。因此,善於變通的人往往更容易到達成功的彼岸。

很多人撞了南牆不知回頭,其實,此路不通有他路,何必撞得頭破血流還要繼續撞?回頭還可以去借梯子,借到梯子就能爬過去。生活中有不少勤奮者沒走上成功之路的原因,就是犯了這種撞了南牆不回頭的錯誤,就是因為沒有走出思想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