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人們都願走直路,沐浴著和煦的微風,踏著輕快的步伐,踩著平坦的路麵,這無疑是一種享受。相反,若是走彎路,一般人可能會覺得曲折艱險而又浪費時間。然而,人生的道路並不總是直的,山路彎彎,水路彎彎,人生之路亦彎彎,所以喜歡走直路的人要學會變通,繞道而行。
學會繞道而行,迂回前進,這是人生的大智慧。當你用一種方法思考一個問題或從事一件事情,遇到思路被堵塞之時,不妨另尋他法,換個角度去思考,換種方法去做,也許你就會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有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習慣,習慣者的墓誌銘
養成“打破習慣”的習慣,如此一來,每次看事物都是用新的眼睛去看新的世界,即使是舊的世界,都可以發現新鮮事。
在現實中,有許多問題、情況是我們過去遇到過或是別人遇到過的,所以我們習慣按照常規的思路去解決。不錯,經驗的確能幫助我們省去許多麻煩,但是同樣也會讓我們陷入思維定式,其實有許多思路都能解決問題,甚至有的思路更快更好,隻是因為我們不熟悉,沒有采用過;隻是因為我們習慣於用某種思路去解決困難,所以我們固執地認為除了這種思路,我們根本無路可走。
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情況下,通往成功的路並非隻有一條,就如同通往羅馬的路不隻一條一樣。我們沒有找到另一條路,是因為我們習慣了“習以為常”。
大象能用鼻子輕鬆地將一噸重的行李抬起來,但我們在看馬戲表演時卻發現,這樣巨大的動物卻甘心被拴在一個小木樁上。
因為它們自幼小無力時開始,就被沉重的鐵鏈拴在無法拉動的鐵樁上,當時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氣去拉,這鐵樁對幼象而言,是太沉重的東西,當然動也動不了。不久,幼象長大,力氣也增加,但隻要身邊有樁,它總是不敢妄動。
長大後的象可以輕易將鐵鏈拉斷,但因幼時的經驗一直留存至長大,所以它習慣地認為“絕對拉不斷”,所以不再去拉扯。
有的時候,我們就像那頭大象,那根木樁就是我們的陳腐觀念。我們受“習慣”和“記憶”的毒害,連試著掙脫的想法也消失殆盡了。
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處世態度。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服從自己的習慣,不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都是如此。習慣使我們自動地為自己限定一個範圍,即使有這樣那樣的情況出現,也不願挪動一下身體,變通一下思路。
人就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無論我們是否願意,習慣總是無孔不入,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習慣的力量不經意間會影響人的一生。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做木樁旁的那頭大象。
當我們掙脫了習慣,轉換了思路,就可以發現許許多多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好途徑。比如,在過去的千百年裏,人們按季節種植蔬菜,依時令消費蔬菜,一切遵從大自然而行。北方人在冬天到來之前,用地窖儲藏大量大白菜和土豆,冬天和春天的絕大部分時間的主要菜肴就是白菜、土豆了。這是千家萬戶不成文的規矩,是人們千百年的傳統辦法,似乎是天經地義的。自從大棚蔬菜誕生後,情況完全變了。人們不必再數月如一日地食用大白菜和土豆,一年四季菜市場裏蔬菜豐足,品種繁多,根本就沒有什麼南方、北方之別。過去寫字做文章,紙筆是必備的。可是,當電腦出現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無紙辦公日趨普遍。過去花錢辦事,曆來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有多少家底過多少日子,寅吃卯糧是不會當家的典型表現。今天卻不一樣了,超前消費、貸款消費等方式已登上了生活舞台。有一位著名企業家說,遇上重要事項,如果你隻有一種辦法,那是最危險的,萬一此路不通,你將手足無措。可見,破除舊辦法,創造新辦法,不僅有變通的意義,而且有“狡兔三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