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很納悶地問道:“現在森林裏這麼安靜,獵人們都回家了,老虎現在也不會在附近徘徊,沒有任何的危險,你有必要把牙齒磨得那麼尖嗎?”
野狼停了下來,回答道:“我把牙齒磨得很尖並不是為了娛樂,你想一下,如果有一天被獵人與老虎追趕的時候,到那時再去磨牙就已經來不及了。而平時沒事的時候就把牙齒磨好,到那時就能派上用場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能看出:無論是做什麼事都應該事先做好準備。這樣才會在危險的時候有所準備,不會手忙腳亂。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也正是這個道理。如果平時沒有認真投入地學習,臨時抱佛腳那是沒有用的。有的人可能會抱怨,說上天沒有給他機會;然而,當機會到來時,他又會感歎,說自己不能勝任,隻好邊埋怨自己平時沒有積蓄足夠的知識和能力,邊眼睜睜地看著機會從自己身邊飄過。
◎ 行動之前要防患於未然
無論是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未雨綢繆,避免當問題真正來臨時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應付,成功的秘訣也就在這兒。
埃克森公司“瓦爾迪茲號”油輪漏油事件是美國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一次漏油事件。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公司“瓦爾迪茲號”油輪上泄出了267 000桶共1 100萬加侖的油,泄出的油全部流進了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峽。
當時,人們感到非常震驚!這種事故發生在技術如此發達、人們對環境如此重視的情況下是不可思議的,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但是,人們也很清楚,無論什麼情況、什麼行業都有可能存在風險。如果在出現問題之後能及時采取合適的行動並及時向人們公開處理的情況和過程,那也同樣會得到公眾的理解。當時人們迫切想知道:
1.公司是否討論過要對事故采取阻止措施?
2.公司是否早就預料到這種事故會發生,現在是否及時采取了某種補救措施?
3.公司對這一次事故的態度是怎樣的?
埃克森並沒有做到以上三點,甚至沒有表示對事件的關注,比如:派公司領導人員親自去現場,並指定負責處理事情的人員親自向公眾說明事件發生的原委、公司對事件采取的補救措施以及對這事件的發生表示遺憾。而隻是說:
1.有什麼事情發生嗎?
2.我們在做什麼。
3.沒有對事故發生有任何的感受。
公眾由開始的期待轉化為憤怒,進而對埃克森公司生產的產品聯合抵製,迫使公司把股份出售並遭到很多苛刻的限製與處罰。
美國許多的評論家指出:埃克森公司主席勞倫·洛爾在事故發生後沒有去現場,對人民也沒有解釋事故的嚴重性;埃克森沒有做到危機管理;在清楚了危機的本質之後,勞倫斯·洛爾沒有在一天內在紐約建立危機管理中心,也沒有建立政府聯絡辦公室,沒有向公眾表明公司做出的努力,沒有請求政府支持。
埃克森公司“瓦爾迪茲號”油輪漏洞事故的發生,也說明了企業要在發生事故之前,就
做出相應的危機管理計劃。有遠見的領導者應該知道危機管理必須要作為公司裏的一項紀律。
埃克森雖然曾經也做過危機管理計劃,向眾人吹噓說原油泄漏事件在5小時內能得到控製,但是他們並沒有啟動這項管理計劃。事故發生兩天後,公司並沒有實施危機管理計劃中任何一項根本措施。如若埃克森公司以前就做過危機管理的試驗,讓全體船員對危機情況產生的嚴酷性與重要性有所了解,那事情可能就沒這麼不可救了。
如果事故能及時得到控製與修正,原油可能就不會汙染整個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峽了。
可是埃克森的計劃沒能實施,在事故發生第一時間並沒有得到第一手資料。事件突然發生,公司一時也難以承受。事故發生一個月後,埃克森似乎還是處在危機中。
阿拉斯加的災難給人們的教訓在於:發生危機是在所難免的,問題是你要有針對性地做好準備。應該對公司的危機管理計劃提前做試驗並進行修正,到事故發生時,就可以迅速補救。
◎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企業領導者對什麼時候該說什麼,針對什麼問題該怎樣做才有效。管理者應該保有對企業的憂患意識和對公司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憂患意識是對事情的一種預見和防範,包含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憂患意識是一種在對事故發生之前的認識。“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每件事情的發展都有其相輔相成、相生相克的規律。憂患意識的重點就在於,能夠在事情發生之前就預見危機,從事情的有利中發現不利,未雨綢繆,做好防患。從古至今,多少衰弱的軍隊成為勝利之師,又有多少驕兵慘敗之團!曆史的經驗證明:形勢越好、越是進展順利,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
管理者具有憂患意識是對公司的一種使命感。一些專家會定期對世界頂尖的企業進行調查。
那些頂尖的企業是否能持續保持卓越,對企業來說是一項大挑戰。每個企業的管理者都要具備憂患意識,因為企業在競爭中不會一直處於有利地位。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具備憂患意識,就必定會在麵對快速變化的環境時不能有效地提出應對方案,使企業失去競爭力。
管理者具有憂患意識是對公司的一種責任感。優秀的管理者在做每件事時,都會認真考慮要怎樣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因為每一個錯誤和失誤的產生,都必須浪費時間去加以改正,所以,在做每件事情時都必須做到有計劃,“實施—查核”的步驟。企業多一分憂患意識就多一分可能避免發生錯誤而帶來的危機。
腦中的記憶往往妨礙我們看清事實
俗話說:“心動不如行動”。一個人,一旦確定了人生目標,就要毫不猶豫地去采取行動,不能存在僥幸心理。事情隻有在行動中才可能做好,無論你把目標想象得多麼美好,如果不采取行動,那目標就隻能是目標,隻能存在於空想中,永遠都不可能變成現實。
智者會用堅決地行動來實現目標,絕不可能坐在家裏等成功來敲門;隻有愚者才會心存空想,期待成功能自動找上門來。但是現實生活是:不行動,是不可能通向成功的。
智者對於自己的目標,會努力去實現。相反,愚者在明確目標後,往往為了讓目標達到萬無一失而猶豫不決,最終還是不能付諸行動,最終目標還是存在於愚者的空想中。在現實生活中,智者多數都會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而事業成功的愚者卻很少。
◎ 想得再好不如現在就做
有位世界著名的軍事統帥曾說過一句名言“我總是先投入戰鬥,再去製訂作戰計劃。”你根本無須想在行動之前就要先把自己變得“更好”或者先讓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徹底改變,隻有行動才會使人“更好”。因此智者的做法就是先行動,一直努力向前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在做的過程中再去完善目標。隻有切實地行動,才會使生活走向正軌。
在四川一個偏遠地區住著一個貧窮的和尚和一個富裕的和尚。
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
“我想到南海去,你看行嗎?”
富和尚問:“你怎麼去啊”?
“我隻要一個水瓶、一個缽就可以了。”
“我多年就想到要雇條船沿著長江而下,到現在都還沒有實現,你靠什麼去啊?”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去南海路上遇到的事情告訴了富和尚。富和尚為此感到很慚愧。
富和尚與窮和尚的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隻會空想,而不去行動,那麼想做成一件事是不可能的。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簡單的差別嗎?隻要行動,再困難的事情也會變得容易;如果不行動,那再簡單的事情也會變得困難。
很多人做事情都有一個習慣:先把事情算計到“萬無一失”,再開始去做。其實,這是一種“惰性”在作怪,即使在做周密的計劃也可能隻是想去做又怕做不成的借口。首先,生活中的目標,並不全是“生死攸關”的。即使是突然的行動,也不一定會出現狀況;其次,目標關係著未來,是不容易把握的,自己真的能實現目標嗎?隻有行動才能檢驗。俗話說:“穿上鞋子才知道哪裏夾腳。”這說明行動非常重要,隻有行動了,才會有積極的心態,目標也才會變得清晰。
◎ 要敢舍才有得
一個人,眼光不能太短淺,觀念也不能一成不變,認清事實真相,不要自欺欺人,要深入地去分析觀念的“根源”。例如,很多錯誤信息不僅對認清事實沒有任何幫助,還會打斷你的思緒,會讓你犯下無法麵對現實、不即時行動的錯誤。隻有認清事實,付出行動,才是成功的精髓所在。不要期盼下一個目標、下一個計劃,不要非得把計劃做得“萬無一失”,隻要當下認清了事實,那就努力去做吧!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夢想,每個夢想聽起來都很美好,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沒幾個人能真正對夢想做到堅持不懈、全力以赴。多數人都喜歡談論自己的夢想,喜歡把它當成口頭禪,在自己枯燥貧乏生活中添加一份“調味劑”。很多的人帶著夢想活了一輩子,卻從未想過要去嚐試著實現。
世界上,隻有人類才會夢想,並有機會把夢想轉化為現實。生活也因夢想而精彩,夢想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向往。
你為什麼不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你可能會有很多借口。例如:想去度假,但是沒有足夠的錢;想學外語,沒有足夠的時間;想獨自創業,又覺得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等。大多數人的夢想為什麼沒有成功,或是自己為什麼還沒有去行動,不願從自身找原因,而是把這些原因都歸結成是一些外在原因,找借口為自己開脫。自己依然過著平庸的生活,讓夢想安靜地躺在大腦的某個角落。
其實,你的夢想是否能得到實現,盡管也存在一些外在因素,但真正能夠讓你實現夢想的還是主觀因素。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必須有敢舍的勇氣和堅實地行動。一個人想為自己的夢想奮鬥,就一定要有所放棄。如果你既想登上高聳的險峰,又想漫步在舒適的平原,那就注定不能實現了。
一旦確立了自己的夢想,就一定要馬上采取行動,隻在心裏想想是不會成事的。把事情做成的前提是你要全身心地做,例如一個人想開車又不會開,那最好的辦法就是馬上去駕校學習。
因此,想實現夢想,行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隻有行動才是最好的原動力。有一個學生曾說,他以後要像徐霞客一樣做個旅行家,走遍全世界,去感受一望無際的大海,去體會雄渾起伏的沙漠,去探索金字塔的奧秘,去追尋高聳在雲霧裏的喜馬拉雅山的神秘。
但他隻是在腦裏幻想,他說他現在沒有足夠的金錢,等到哪天成了百萬富翁他就會去做。
那問題就有了:如果這輩子沒有成為百萬富翁還會不會去旅行?如果你很老了才成為百萬富翁,你還能走得動嗎?
最好辦法就是即時行動,就算現在再艱苦也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夢想是不能等待的,尤其是不能建立在其他條件的基礎上。很多人正是因為一輩子陷入了“這個必須先做”的定式思維,才會一輩子都隻在原地打轉,生活得也不精彩。
當你擁有了夢想,那要拿出敢舍的勇氣和堅實的行動,走出彌漫在歲月裏的迷霧,讓自己活得更精彩。
開始覺得差不多,最終往往差很多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這句話也告誡人們細節的重要性。那些想要成就大事者,必須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
生活中不管做人做事,管理還是做生意,每一處都能體現出細節的重要性。泰山任由土壤的堆積,才能越來越高,河水不在意任何小溪的流入,才能越深;而從中也能窺見細節的重要。
細節與大事有什麼區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你可能有要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決心,可是,卻隻是空有一番決心,不在意身邊的小細節。
古代就曾有箴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也就是告訴人們:生活無小事,即使是微乎其微的,也不能忽略。有一句諺語:使你失敗的是鞋底的一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