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控製精力
大腦是一個非常精密的組織,它除了對我們的每個行為進行指導,還要對整個人的實時狀況進行控製彙報。當我們的身體運動強度過大時,大腦就會產生疲憊的信號。當我們經過了充足的睡眠後,大腦就會產生興奮的信號。我們就是依靠這優秀的大腦,才能夠知道在什麼時候應該休息,在什麼時候能夠更好的投入工作,從而盡可能好的發揮這具身體的效用。
但是大腦的這種控製能力往往存在一定的滯後性,比如我們感到很疲憊的時候身體可能已經不看重負,而當我們從睡眠中醒來後,也需要一段調整時間才能達到最佳狀態。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滯後狀態是有利於人體調整的,而在野外生存當中這種滯後性也許就是致命的。比如當你出行的時候,如果你按照自己的感覺,覺得自己用掉了一半精力的時候再往回走,等你返回帳篷可能已經筋疲力盡,甚至可能已經沒有足夠的體力趕回帳篷,而在沒有帳篷和同伴的野外露營是非常危險的。
所以學會如何在不依靠感覺的情況下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況非常重要,尤其是控製好自己的精力分配,這對於探險性的遠足具有決定性的安全保障。
通常我們將控製精力分為兩個部分:控製體力和控製腦力。
首先來說一下如何控製體力,或者說如何合理的分配體力。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了解你有多少體力,和你的體力恢複效率。根據條件可以去健身房或者就在樓下的小區運動場進行一次體能測試,有些城市有專門的體力監測中心,可以進行專項的測試。沒有這些條件的人,你可以選擇在家的周圍進行徒步行走,把你的體力換算成以公裏為單位的數值,分別計算一下你的徒步遠足極限和快跑極限。前者將在你探險的時候用得上,後者在你逃命的時候用得上。而且最好是在你日常測得值的基礎上打個八折,因為在野外你要麵臨更多的勞損和消耗,而且心理和精神壓力也將遠遠大過在測試時。
在了解了你的體力數值以後,接下來需要大致了解一下你的體力恢複效率,這就需要一個非常科學的計算流程,最好能去專業的健身房在健身教練的督促下進行測試。而沒有這個條件的人,比較實際的一個計算方法是來一次極限短跑,以300米/分鍾以上的速度跑到體力透支後,測試第一次跑出的距離,比如跑出了X米。然後休息一段時間,比如這段時間為Y分鍾,然後以能夠繼續進行一次長跑危險,接著跑出X的二分之一的距離。然後再休息Y的二分之一時間,繼續往前跑,測算你到極致跑出的距離。如果能夠跑出X的二分之一距離以上,則Y/2就是你所需要的最短休息時間。
測試了體力以後,接下來就是控製腦力的部分,之前曾經提到很多人都會忽略大腦也會疲勞。讓體力恢複的最好方法是攝入營養和休息,讓大腦休息的最好方法也不外如是。在野外尤其要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不眠則眩,長睡則暈,隻有讓大腦處在一個均衡的動態中,才能保持高速的運作狀態,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才能迅速進行判斷,找出對策。
第三節、求生常識
在野外必須要具備一些基本的常識,這些常識是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常用到的,但是在野外卻是決定生死性命的關鍵。這一個小節重點就是來介紹那些在野外必須知道的常識,要想在野外順利的生存下去,下麵這些知識你必須要懂得,才能在享受野外探險刺激的同時,保證最基本的安全底線,也就是保護好你自己的小命。
1.3.1維持生命
人人都知道隻要每天正常飲食,正常作息,正常支配體力和腦力就可以維持基本生命體征,隻有意外和衰老可以奪去你的生命。我們能夠擁有這些基本的生存條件,是因為我們生存在社會中,整個社會機構的完美運作,就會提供我們這些必須的生存條件。
但是如果在野外的環境中,既沒有現成的食物和飲水,更沒有可以遮風擋雨的住所,我們每時每刻都可能麵臨生存的問題,這種時候要如何維持生命體征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學會從自然中尋找到可以利用的資源。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飲水問題,要知道人體的三分之二都是由水分構成的,俗話說可以一月無食,不可三日無水。在野外的環境中有雨水的時候接雨水,沒雨水的時候找河水,現在有那種自帶簡易過濾器的水壺,在野外的時候帶上這樣一個水壺,大部分來自自然的水都可以入口。露營的時候盡量選擇有水源的地方停靠,前往陌生的地點前一定要帶夠飲水。如果是在沙漠或其它的幹旱地區,除了盡量節約寶貴的水源以外,最好的方法是盡量搜尋植物,利用植物水來補充水源。在實在沒有水源的情況下,哪怕是尿液也不能夠浪費,可以通過使用自製的過濾工具,將尿液蒸發後過濾成可以飲用的飲用水。
其次要解決的是住所問題,在野外很容易遭遇各種動物,而且沒有毛皮的保護,人類的體質也不適合露天就寢。即使是在氣候比較溫和的地帶,也容易沾染寒氣和濕氣,身體較差的人隨時都可能病倒,而在野外最怕的就是生病和受傷,所以在野外的時候能夠找到一個可以暫時庇身的處所非常關鍵。在沙漠或者極地等氣候和各方麵條件都異常惡劣的地區,帳篷和睡袋必不可少。如果做好了準備和考察工作,能夠順利地利用當地素材則最好,你就可以製造出一個可以防止太陽暴曬和風沙侵襲的避身所,比如沙漠中可以利用駱駝可以擋住大量風沙,讓駱駝圍在帳篷周圍就能夠對抗沙塵暴。廢棄的汽車等關鍵時候也能用來避身,不要放過任何一點可以利用的資源。
最後要解決的是飲食問題,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飲食既是人類生命體征維持的基本需要,也是人類最基本的兩個欲望之一,雖然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不進食並不會引發死亡,但是三頓不吃餓得慌,餓得全身無力頭暈眼花路都走不動,還談什麼野外獵奇。幸好相對於水而言飲食問題比較容易解決,除了個別極端惡劣的環境,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可以利用可食用的植物,動物,或者植物的根莖甚至樹葉暫時維持人體能量的需要。這其中火種和鹽分的儲備又尤其重要,熟食利於消化而且不容易感染疾病,缺乏鹽分人體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所以到野外探險一定要經可能的攜帶預定行程日期兩倍以上的食用鹽量和火種。
1.3.2躲避危險
如果你抱著消極的心態,千萬不要去野外,因為這是勇敢者的遊戲,隻有對生命充滿希望的人,才能享受這遊戲的樂趣。
我們在野外遇到危險的幾率要比城市環境中高得多,因為野外是沒有被人類全麵改造的屬於自然的環境,所以它是為整個自然生態係統準備的,而不是為“人”這一特定的種群準備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學會規避這些風險的方法,減少在野外探險中受到生命威脅的機率。
第一種危險:自然地理。
城市中不會有沼澤,不會有流沙,不會有滑坡。每一個自然環境中都暗藏各種凶險,在出行前一定要調查清楚你可能遭遇的惡劣環境,然後根據相關環境預測可能遇到的險地,並做好最壞情況下的自救方案。比如去有可能遭遇沼澤的森林中,一定要在背包中放上兩塊至少有80cm*60cm大小的塑料板或者木板,一旦陷入沼澤,這兩塊塑料板就能成為你的“保命木筏”。
第二種危險:動物凶猛
動物的生存能力比人類強很多,這也就注定了在野外遇到對人類有生命威脅的動物的幾率高了很多。哪怕你旅行的地點是荒無人煙的沙漠,在漫漫的黃沙下麵也有可能藏著一隻漂亮的響尾蛇。
所以一個聰明的野外生存專家,一定會根據所處的野外環境,而隨身攜帶幾種常見的藥物,比如蛇藥、抗生素、止血藥等。此外擁有豐富的動物學知識能夠讓你從糞便、腳印、叫聲中判斷出周圍是否有大型野獸,並迅速找出成功的逃生路線。如果你還會做一個漂亮的火把,那麼大部分野獸就隻能看著你流口水,卻不能夠輕舉妄動了。
第三種危險:特殊氣候
天氣預報每天都在說天氣變化莫測,小區域內的具體天氣經常說變就變,身在野外的人隨時可能被裹入危險的天氣中。所以在出行前一定要估算可能發生的天氣局勢,並對當地的天氣變化有一點的了解,明確當天氣出現劇變時應該如何應對,盡量不要往過於危險的領域去,一定要根據當地地形等因素提前做好自衛準備。
比如我們從小就知道打雷的時候不要站在樹底下,但如果在一片繁茂的原始森林中,抬頭之處皆是大樹時,我們又應該如何判斷哪一個位置最安全呢?第一我們本來就應該避免在雷雨季節往森林裏去,第二應該盡可能的找周圍是大樹中間有空地的地方躲雷,第三是找附近的山洞暫時躲避,注意不要停留在山洞口。
1.3.3尋找生機
所謂明槍易躲,暗賤難防,小心謹慎可以幫你規避大半風險,但人活一輩子總有隕石撞到頭的時候,當你還是不幸陷入了危險的境地,你應該如何尋找一線生機呢。尤其是在野外環境中,麵對一個人跡罕至,危機重重的大自然。你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陷阱,在沙漠中你可能遭遇沙塵暴的襲擊,在森林中你可能遇到猛獸的追捕,在冰山上你可能遭遇雪崩,在大海中你可能遇上超強颶風。
當你在麵對這些可怕的險境時,你必須要有能夠從危險中找到生機,解決自己所處的困難局麵,保護好你的同伴安全,順利的脫離險境回到人群中去。
第一種險情:受傷
最糟糕的狀況:生命垂危。
解決方案:第一步就是進行自救,先包紮傷口好傷口,防止血液繼續流失,同時進行簡單的敷藥處理防止發炎等,如果已經失去基本的行動能力,那就盡力保持清醒,同時盡最大可能,減少體力的消耗和傷情的加劇。第二步是馬上進行呼救,如果同伴在身邊可以依靠同伴,如果是同伴受傷了,在給同伴進行包紮後,可以在原地進行標記,如果要去遠處呼救,一定要將同伴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同時留下足夠的水源和食物。如果和同伴走散了的時候自己卻遭遇受傷的情況,可以用信號煙花,電話,對講機等手段聯係同伴或者其他人,總之要盡快尋找到可以幫助自己進行救治的人。第三步是盡快離開險地,最好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立刻離開野外,回到有醫療條件的社會環境中進行醫治。
第二種險情:迷路
最糟糕的狀況:特殊氣候影響了自然觀察,比如當地有磁場幹擾而導致指南針失效等。
解決方法:第一步是迅速使用一切聯係工具與外界進行聯係,可以嚐試到比較高的地方尋找信號,或者主動燃放煙火等吸引注意力,如果有探照燈可以在夜間到山頂發送求救信號,後文有介紹具體的求救方法。第二步是快速檢查食物和飲水儲備,計算出最長維持時間,為下一步打算提供基本生存能力數據參考,同時盡可能收集環境線索,判斷在物資耗盡的情況下,利用自然資源能夠撐住的時間。第三步是運用指南針或其它方法確定一個方向離開,指南針失效的時候可以嚐試觀察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長,向陽也就是朝南的一麵往往樹木發育得更好,注意在撤離時沿途做好特定的記號,方便識別和被同伴發現,也可以避免走重複路線的情況。
第三種險境:斷糧
最糟糕的情況:所有的工具或裝備都沒有了。
解決方法:第一步是迅速收集起能收集到的全部水源和食物,包括當時能找到的一切可食用物,大自然就是一個寶庫,除了個別極端惡劣的環境,大部分野外情況下我們都能收集到水源和代用食物,後麵的章節將會進行具體介紹。第二步是迅速尋找離開野外的方法,盡快回到水源和飲食充足的地帶。第三步是注意回程路上可能發生的危險,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