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賓縣農家書屋的“優化路徑”(1 / 1)

賓縣農家書屋的“優化路徑”

財經

作者:李誌富

為探索農家書屋管理使用長效機製,製定農家書屋未來發展策略,記者同黑龍江省賓縣縣委宣傳部利用一個月時間對全縣137個農家書屋進行了係統調研,對賓縣農家書屋建設、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分析探討。

農家書屋書香賓縣

2007年以來,賓縣采取爭取省市單位扶持幫建、發動縣直單位結對援建、引導鄉鎮村屯自籌自建三種方式,率先在全省籌建了農家書屋。截至到2012年底,共建農家書屋137家,已建的137家農家書屋多數設在村委會、學校,個別書屋設在農戶家中。書屋使用麵積在20——200平方米之間不等,其中麵積最大的是鳥河鄉樂陵村農家書屋,使用麵積在200平方米,室內有桌椅100套以上,各種設施齊全。

為了使農家書屋建設達到要求,管理到位,使用率高。籌建以來,賓縣縣委采取定期檢查和拉練學習等方式先後22次深入到各村農家書屋指導檢查,引導鄉鎮、村,注重發揮建設主力軍的作用,強化指導,促進其自主建設。

農家書屋的現實困境

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實施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目前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麵:

一是認識問題。部分鄉鎮對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缺乏足夠認識,存在消極應付思想;對農家書屋建設的重大意義持懷疑態度;二是管理人員問題。有專職管理人員且堅持每天開放的農家書屋隻占極少數,這就造成有的出現了管理亂、讀者少,甚至基本上就沒有讀者,“書屋”實際上成了“書庫”;三是選址問題。有的村委會自身沒有辦公室,村民又不願意把自己的房子讓出來,造成書屋無處安身;四是管理體製問題;五是圖書種類配置問題。如何根據農村這一讀者群體,配置相應的書籍內容,是活躍農村文化生活,辦好農村書屋的重要環節。

冷思農家書屋建設與發展

針對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現狀,特別是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強化領導,加大宣傳力度。應把農家書屋與普及文化知識宣教活動有機結合,讓農家書屋植根於農村,服務於農村。二是理順體製,建立長效機製。建議出台相關法規政策,健全工作機構,明確管理主體,分清職責,及時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確保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後勁與活力。三是合理布局,實現科學選址。應製定農家書屋建設的準入標準,各鄉鎮按標準自查後向上級主管部門申報。四是整合資源,建立財政保障機製。建議製定統一的農家書屋運行經費標準,並要求納入財政預算,提高資金投入力度,保證書屋正常運行的必要經費。五是整章建製,進一步規範管理。建議建立一係列管理製度和方法來管理農家書屋。比如建立圖書捐贈製度、建立農家書屋資產所有權與使用權製度、製定可操作性的圖書資源共享製度等。六是減少上級統一配備,合理配置圖書種類。要注重基層需求為主,同時還應適當減少統一配備的比重,留一部分資金,作為地方自選圖書書目的經費,以滿足不同群眾的多樣化閱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