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華
猴麵包樹。
在非洲幹旱的土地上,生長著一種形狀奇特的大樹。它的名字叫波巴布(baobab),美麗的傳說故事似乎隱喻著其高尚的奉獻精神。
在民間傳說中,波巴布本是天堂的一種神樹。當波巴布要到人間“安家落戶”時,它沒有聽從上帝的安排,自行選擇了自然條件惡劣的非洲熱帶草原,因而激怒了上帝。於是上帝便把它連根拔起,倒立在地上,從此波巴布就變成了一種少見的“倒栽樹”。波巴布果實鮮美,沃洛夫語稱之為“哺宜”(bouye),且具有麵包的味道,猴子特別喜歡,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猴麵包果,波巴布樹也叫猴麵包樹。
猴麵包樹在塞內加爾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象征意義,有著重要的特殊地位。它是塞內加爾的國樹,也是國徽圖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渾身是寶,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在曆史的長河中,塞內加爾人在生產生活活動中圍繞波巴布逐漸形成了許多風俗習慣,有的已成為其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猴麵包樹是塞內加爾人心目中的“聖樹”和神的化身。人們向其祭拜,祈求幸福平安。
猴麵包樹是我們這個地球村裏十分古老而獨特的樹種之一,屬木棉科落葉喬木,枝葉稀少,莖幹粗短。它是植物界的老壽星,即使在熱帶草原那種極度幹旱的惡劣環境中,其壽命仍可長達5000年左右。在與當地的耄耋老者聊天中了解到,許多猴麵包樹在他們的記憶中已是老態蒼然,甚至上輩的幾代人都不知道它們究竟生長於何時。據相關資料記載,在18世紀,法國著名的植物學家阿當鬆在非洲見到一些猴麵包樹,其中最老的一棵已有5500年的樹齡。
熱帶草原氣候終年炎熱,有明顯的幹濕季節,旱季時基本無雨。在漫長的旱季中,為了減少水分蒸發,猴麵包樹會迅速“脫光”身上所有的葉子;一旦雨季來臨,它就利用自己粗大的身軀和鬆軟的木質代替根係,如同海綿一樣吸收並貯存大量水分,待到幹旱季節時再慢慢享用。這種適應環境的能力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脫衣術”和“吸水法”。
在雨季,猴麵包樹在枝條上長出3~7片小葉組成的掌狀複葉。葉片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質,用作食材,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葉片曬幹搗碎後,可做調料。果實、葉子和樹皮都可入藥,具有養胃利膽、清熱消腫、止血止瀉和鎮靜安神的功效,塞內加爾人常用來醫治瘧疾。
猴麵包樹的木質又輕又軟,完全沒有一般木材的使用價值。但有趣的是,當地居民常把樹幹的中間掏空,改造成居室,變為一種非常別致的大自然“村舍”。也有的居民將掏空的樹幹作為畜欄或儲藏室。令人驚奇的是,在猴麵包樹洞裏貯存的食物,可以放置很長時間而不腐爛變質。更令人驚歎的是,在塞內加爾的某些地方,具有一定地位階層的人死後被安置於樹洞中,猴麵包樹便成為名符其實的“聖者”墓地。
作為一個中國人,每每看到猴麵包樹,我都浮想聯翩,驚歎猴麵包樹的偉大和高貴品格及其適應自然環境的超強能力。它有著高尚情操和勇敢精神,不畏艱險,從天堂自願選擇到自然條件惡劣的非洲安家落戶。它麵對逆境無怨無悔、隨遇而安,並與大自然和諧相處,造福萬戶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