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卻的曆史——記六一國際兒童節的起源(1 / 1)

郭宗光

小時候,我最期盼又留戀的日子莫過於“六一”國際兒童節。但從小到大,我卻從不曾想過這一節日因何而來,直至今年來到捷克,才揭開這不為許多中國百姓所知的故事。

這是2012年初冬的一天,天空如小孩的臉,一會兒晴,一會兒雨,轉換之快,讓人始料不及。我從布拉格市中心向西驅車20公裏,來到一個名叫利迪策的小村,70年前發生在此的一個悲劇導致了後來國際兒童節的誕生。

故事回放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納粹開進了布拉格,實施了白色恐怖統治。為激勵捷克人民的反抗精神,盟軍與捷克在英國的流亡政府製訂出“類人猿計劃”,派特工空降布拉格,於1942年5月27日刺殺了“協助”捷克傀儡政府統治的德國納粹第4號人物海德裏希。為抓住“凶手”,納粹頭目希特勒在布拉格進行了瘋狂的報複。

6月10日,納粹軍隊血洗了與本次刺殺毫無關聯的利迪策村,所有房屋被夷為平地。在這場屠殺中,192名男性村民、7名女性村民被殺害;195名女性村民和82名兒童被逮捕送往集中營,死於毒氣室;9名尚無記憶的嬰兒被強製送往納粹家庭收養。戰爭結束後,利迪策村總共105名孩子中,被發現活在人世的僅剩17名。

我緩步走到停車場邊一組半圓形建築群平台,停在中間的紀念壇前憑吊這場大屠殺的亡靈。由七根石柱支撐的石亭為紀念壇遮擋雨雪,石亭兩邊對稱地排列著浮雕紀念牆和曆史博物館。站在平台上由近向遠眺望,是一大片綠草如茵、起伏不平的開闊草地,被納粹摧毀的利迪策村房屋曾散布在這片草地中。平台下有條小徑蜿蜒伸向遠方,依稀可見遠處高聳的十字架和紀念雕塑群。

我沿著小徑走向草地深處,耳旁似乎聽到納粹的槍聲和婦女、兒童的哭喊聲。利迪策村原有的住家、學校和教堂,如今隻剩下草叢中殘存的牆基;風雨中陪伴它們的,是旁邊的各種紀念雕塑。其中,最具震撼力的作品當屬藝術家烏茨蒂羅娃創作的《利迪策兒童》群雕像,數十名兒童因驚嚇而恐懼的表情是那樣的栩栩如生,讓我產生揪心的疼痛。

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決定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1949年12月23日我國規定6月1日為新中國的兒童節。

當初納粹曾叫囂要把利迪策村從地球上抹去,野蠻、血腥的屠戮卻使利迪策村更為世界所知曉,利迪策新村也比以前更美麗。目睹過去的曆史,我不禁想起今天的日本竟有右翼勢力妄圖否認二戰的侵略罪行,曆史能被他們抹殺掉嗎?

《利迪策兒童》群雕像,到此哀悼的人們在雕像前敬獻了鮮花和孩子們喜愛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