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在波蘭的傳播者——布蘭迪斯(1 / 1)

吳光

我與74歲高齡的布蘭迪斯老人第一次見麵是在使館,因為他一直幫助文化處義務組織舉辦中國藝術展,成了文化處的老朋友。

布蘭迪斯,1937年9月出生。華沙大學曆史學係東方文化藝術專業畢業。在部隊服過役,當過飛行員。曾在波蘭國家博物館、華沙國家民俗博物館工作,2007年退休。

20世紀90年代在華沙國家民俗博物館工作時他開始與我館文化處合作舉辦“中國澳門回歸展”“中國京劇造型展”等展覽,古老燦爛的中華文明使他癡迷,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從此後更加關注中華文化。1998年,他將我館多年殘存展品整理歸總為一整套綜合展覽,並由他命名為“五彩龍——中國民俗綜合藝術展”。在他的積極組織下,該展先後在波蘭各地數十個城市巡回展出,受到熱烈歡迎。從那時起直到現在他十幾年如一日,積極協助我館文化處在波蘭各地博物館、圖書館、文化中心舉辦中國藝術展,累計達300多次,每年約20餘次。在舉辦中國藝術展的同時舉辦有關中國文化和國情知識競賽,他還親自為各地大中院校學生和市民做中國文化知識講座。

為了在拉維奇舉辦“中國窗花展”,做過前列腺手術的布蘭迪斯老人搭坐運展品的汽車在路上顛簸了7個小時來到拉維奇,但絲毫看不出他疲勞的樣子,來到後馬上幫助搬運展品布置展覽。展覽開幕式上他為觀眾講述了中國剪紙發展曆史,就連五六歲的兒童都聽得入神。他為大家放映了紀錄片《中國剪紙》,一一解答觀眾提出的問題。《中國剪紙》錄像帶是他自己掏錢從中國買來的,並把錄像帶翻譯製作成波文與大家一起欣賞。

作者與布蘭迪斯交談。

布蘭迪斯老人就是這樣協助文化處舉辦中國展覽,從展覽的策展、布展到撤展他都親力親為,親自翻譯編寫製作波蘭語介紹材料,這些完全是義務自願行為,分文不取。各地展館有時僅為他提供簡單的住宿條件,交通和夥食費用需自理。我不禁感慨地問他:“您已經退休了,應該盡享天倫之樂,奔波各地舉辦中國展覽是挺辛苦的事。”他卻說:“我和老伴經常去看望兒子和孫子,除了這些還要工作,隻有工作才能讓自己有活力,頭腦越用越清醒,所以我不感覺辛苦。”當飛行員的經曆給了他一個健康的體魄,做起事來的精神頭,看不出他已是74歲的老人了。在談到舉辦“中國漆藝展”時,他語重心長地向我建議:“展覽的資料非常不充實,我從資料中無法找到波蘭人感興趣的內容。漆藝術在波蘭乃至歐洲都沒有,所以應當有詳細的說明資料,這樣我才能為波蘭的觀眾做中國漆藝術知識講座,隻有這樣觀眾才能更多地了解中國漆文化,而不隻是看看而已。”他完全可以隻負責把展品運到舉辦地,沒有義務一定要做中國漆藝知識講座,但他不僅這樣做了,而且還為如何能讓波蘭觀眾更好地通過觀看中國展覽,了解中國,了解中華文化絞盡了腦汁。

今年7月李洪峰副部長率中國政府文化代表團訪問波蘭期間,把“中國文化交流突出貢獻獎”頒給了布蘭迪斯。他是中東歐地區第一位接受該獎的人,他是中華文明在波蘭的傳播者。

布蘭迪斯與中國剪紙藝術家切磋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