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清

在休斯敦常駐有三年多了,隨手記下親身經曆的幾件事,雖情況各異,但都給自己帶來了一些或有趣或有益的思考和啟示。

改變了的姓

有一次我們在休斯敦搞新年晚會,美方劇場的聯係人琳達是位年輕漂亮的女士。由於有許多工作事務要協調落實,我們每天都有往來的電子郵件。一天,突然看到她郵件簽名裏的姓氏變了,當時我立刻猜想她應該是結婚隨了夫姓。

在不久之後的一次活動上我們見了麵,因為之前比較熟了,我一上來就對她說:“琳達,你的姓氏變了啊,是不是結婚了?恭喜啊!”

琳達搖搖頭說:“no,我是剛剛離婚,那次是把原本的姓氏改過來而已。”

結果我哭笑不得,趕緊向她道歉,而她倒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哈哈一笑了之。看來今後再看到美國女士改名字,得多考慮幾種情況。

肯尼迪的刺殺現場

因為工作安排,曾到達拉斯出差,有幸參觀了美國總統肯尼迪的遇刺現場。刺殺案發生在達拉斯市中心的埃爾姆街,肯尼迪總統乘坐的敞篷車即將駛離市中心時遭到槍擊,他本人頭部中彈殞命。凶手還未審判就被一個抗議者擊斃,而後者被捕不久就在監獄裏患病身亡。現在這個案發地點已經成了一個著名景點,肯尼迪中彈的地方被一個“x”號標識著,凶手隱匿射擊的那棟建築也被改建成了博物館,專門介紹在當時震驚世界的刺殺案。

我是一個曆史迷,早前在書上和電視裏都看過肯尼迪遇刺的揭秘報道,而來到現場更是為了解這一曆史謎局提供了良機。自己仔細觀察了射擊的地方和中彈地點,還跑到臨近鐵路的一段坡地上去看,因為後來有人說這是子彈打來的真正方向。麵對埃爾姆街上那個大大的“x”號,想到美國作為世界上法製健全的發達國家,總統被刺到今天仍是懸案,不能不讓人唏噓慨歎。更加不可思議的是,今天關於肯尼迪遇刺的內幕至少有36種不同版本。而根據解密的檔案,肯尼迪總統已經有打算在任期內與中國改善關係,以共同遏製蘇聯威脅,但曆史就是這麼奇妙,隨著他的繼任者林登·約翰遜全麵升級越南戰爭,使剛剛出現解凍苗頭的中美關係再度跌落回冰點。隨著閱曆漸增,我才開始明白那些看似與自己不相幹的種種,曾經在不經意間改變了世界以及我們每個人的命運。

一輛不太配合的車子

2012年初,我被借調芝加哥總領館,參與了國家副主席*訪問艾奧瓦州的接待工作。自己當時分在車輛組,由於後來被其他組抽調人手,組內人員相對緊張。當*到艾奧瓦州小鎮馬斯卡廷與27年前結交的十幾位當地老朋友團聚茶敘時,根據分工,隻剩我一個人負責車隊。而那場外事活動是一場重要的公共外交活動,是本次訪問的亮點之一,與拜登在北京吃炸醬麵相對應。

我不敢有絲毫馬虎,當全體司機前一天趕到馬斯克廷後,就立刻開會講清楚每個人在車隊中的編號位置以及有關注意事項。這些司機來自同一家租車公司,基本都是生活在芝加哥的東歐移民,由於每個人的名字普遍都很長,不太好記住,自己於是和司機們說好,直接用車輛編號稱呼他們,在手機裏也全部用車輛編號作為他們的名字存上,這樣司機們很快搞清了自己的位置,我也記住了他們每個人的順序。

盡管前一天已要求他們把車擦洗幹淨並檢查好車況,結果第二天到機場後還是發現有一輛車沒有洗。當要求司機去洗車時,看到他怏怏離開的表情,感覺這人似乎對交代的事情不太上心,我就對車輛的順序進行了調換,將這輛車改做備用車。結果事情還沒完,這個司機回來後得知順序變了有些不痛快,提出了新問題,說是輪胎氣壓不足,要去充氣。當時,車隊正等在機場一側,美國國務院外安局的人馬上就要對車輛安檢了,如果不能及時趕回來,這輛車很有可能被關在機場外麵。考慮到是備用車,一般不會有人乘坐,我沒有讓他再離開。後來還好這位老兄沒有再提新的問題,與整個車隊一起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事後,在感歎“外事無小事”之餘,我感覺還有好多事情值得再總結學習。其實,靜下心來回看整個常駐以來的經曆,無論外事活動的大小如何,都是大有可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