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高鐵站出口,米蘭一眼就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認出了正東張西望的青萍。
接過行李,米蘭說青萍你來的真是時候,昨天寧城還熱得一塌糊塗。還記得那年九月你剛來寧城上大學時的樣子嗎?居然穿了件長袖厚布褂子,一看就是北方來的,熱得滿臉都是汗,不知從哪裏搞來的大巴蕉扇子一刻也不離手。兩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映入彼此眼簾的,是精致妝容下掩飾不住的大眼袋和魚尾紋。
算起來,大約又有十多年不見了,她們都過了不惑之年,雖然在微信朋友圈裏時而有些互動,春節彼此問個好,聯係一直都有,但真的見麵,還是感到有些隔膜。畢竟這二十幾年來,兩人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人生際遇完全不一樣,大段的認知空白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填充的。
兩人走出火車站,沒有商量,米蘭很自然地就把車開到了寧城大學的校門口。
這些年,外麵的世界千變萬化,學校圍牆外建起了許多高樓大廈,修了地鐵,如果不是米蘭開車,青萍恐怕會迷失在去寧大的路上。
寧大卻幾乎還是幾十年不變的老樣子,古樸、厚重、安靜。校門上方,偉人題寫的“寧城大學”四個金色大字依然如故。一條小馬路把校園分成南北兩部分,南園是生活區,北園是教學區。正值中秋小長假,又是大清早,校園裏靜悄悄的。
走進南園,她們自然而然地來到共同生活了四年的宿舍旁的一片小鬆林裏,揀一個稍微幹淨些的石櫈並排坐下。小鬆樹長高了,小鬆林顯得有些擁擠,石櫈似乎還是二十年前的那個。
移步北園,走在通往教學樓的甬路上,走進圖書館閱覽室裏,坐在體育場大看台上,大禮堂裏的開學典禮仿佛剛剛散場……一上午時間,她們幾乎走遍了校園的每個角落,追憶屬於她們青春年少時的共同經曆,累了,就坐在台階上,草坪裏,大階梯教室的座位上,就像二十多年前一樣。青萍說二十多年過去,真是物是人非啊。米蘭說雖然生活在寧城,我也有好幾年沒來寧大了呢。
太陽漸漸爬到頭頂,仰臥在草坪上的米蘭抬手看了一眼手表,乖乖,我說怎麼肚子叫了,11點半了耶,中午想吃點兒啥?米蘭故意學著東北話問青萍。青萍笑道,大排麵、梅花糕、糯米糖藕、小籠包,這“四大香”夢裏都會饞醒。米蘭說你點這幾樣兒還真把我難住了,一個地方恐怕湊不齊,咱一天找到一樣還差不多。
兩人走出校門,來到小馬路邊,過去她們經黨光顧的那家包子鋪已改為炸雞店了,有幾個男女學生在排隊刷手機支付。兩人拐到解放路,當年吃大排麵小籠包子的路邊小店已經裝修成江南風味餐館,讓她們驚喜的是,大排麵和小籠包子兩樣主食還保留在食譜中。二人在靠窗的位置坐下,點了這兩樣,又要了桂花鹽水鴨和涼拌筍絲。青萍望向窗外,笑著說,如果穿越到二十年前,咱倆看到窗子裏坐著的就是倆富婆。
吃罷午飯走出餐館,青萍說米蘭你不用送我去酒店了,行李先放你車上,我要坐一坐寧城的地鐵,我們上大學時寧城還沒有通地鐵呢。
撒這個小謊時,青萍心裏微微有一些內疚,不自覺地就有一點耳熱心跳。二十幾年的資深閨蜜,她們一起哭過一起笑過,曾經幾乎無話不談,有一些小秘密隻屬於她們兩人,連丈夫都不知道,也許真的沒必要跟米蘭撒這個謊。可是話到嘴邊,青萍還是咽了回去。
米蘭沒有發覺青萍的心理活動和些微的內疚與不安,說那好吧我剛好下午約了個采訪就不陪你了晚上再聚,邊說邊坐進紅色小跑車駕駛室,按下車窗向青萍揮了揮手,絕塵而去。
------題外話------
離開大學校園20年,重回母校,已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