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鍔當然不希望薛剛為禮部侍郎,無論大周還是大唐,都沒有文高武低的臭毛病,講究的是出將入相,文官武官差別不大。
千牛衛中郎將不過是四品武官,而禮部侍郎卻是三品文官。
四品和三品別看隻差一品,實際上卻幾乎有著天壤之別。
一般來說,官員中有兩個品級最難跨越。
一個是六品到五品,跨的過去,就成為朝廷的中級官員,跨不過去,那不好意思,就隻得算低級官員。
另外一個就是四品到三品,隻要跨過了這道檻,就成為了朝廷的高級官員。
張天鍔至今還是無品無級的“京僚大帥”,眼睜睜地看著“命中克星”王元寶有了這麼大的進步,豈能不羨慕嫉妒恨?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是,王元寶是在打敗了他之後,才當上禮部侍郎的。
張天鍔用腳指頭都能想到人們會怎麼傳閑話。
“王中郎改成王侍郎了,我說哥哥,你知道他為啥升官嗎?”
“不知道啊,兄弟,你知道?”
“當然,就是因為他打敗了京僚大帥張天鍔。據說那張天鍔有待詔修為,王侍郎把他打敗了,陛下當然要另眼相看,給他加官進爵。”
“唉,這王中郎的運氣真好。那張天鍔我知道,你別聽他瞎吹,什麼待詔修為,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他就是個銀樣鑞槍頭,也就是陛下被他的小白臉迷惑了,才以為他是待詔。”
“哥哥您別這麼說,雖然人家修為稱不上待詔,但床笫上的功夫說不定真有待詔之能呢,陛下可是親自試了的,錯不了!哈哈!”
想到這個,張天鍔是一百二十個不願意讓此事成真,於是出言阻止。
當然了,他不能實話實說,張天鍔提出的主要理由是王元寶私自回京,不僅沒受什麼懲罰還升了官,恐怕難令天下人心服口服。
武則天聽完了搖了搖頭,道:“張愛卿此言差矣,剛才罷去王元寶的“千牛衛中郎將”一職確實是為了懲罰他,但朕讓他當“禮部侍郎”的主要目的,卻不是升他的官……”
原來,這次大違前例的武舉,不僅吸引了眾多大周人士來參加,還吸引了不少番邦來客。
就在三個月前,武則天派十餘位使節各持一麵寶鏡,去西域百國傳旨,把這場武舉的情況講明,並邀請各國的王子參加。
各國王子當然是既不缺權,又不缺錢,靠這個吸引不了他們,主要問題是出在寶鏡上。
使者把法力輸入寶鏡,鏡中就出現了兩個美人,載歌載舞,魅惑眾生。
使者言道,寶鏡中的美人就是大周的兩位公主——上官婉兒和花月姑,若是哪位王子在武舉中被公主相中,就可以成為大周的駙馬,與公主雙宿雙飛。
兩位公主實在是太勾人了,各國王子看了無不失魂落魄,不能自已,當即打點行囊,帶了從人直奔大周而來。
這下子大周朝的國賓館可熱鬧了。
西域號稱百國,雖然實數不到一百,但幾十個總是有的,大部分國家遠不止一個王子。
所以,國賓館內光各國王子就有將近二百人。
這些人是為了“同二個”目標而來,自然是互相把對方看作了競爭對手,每日裏相互謾罵以及打架鬥毆之事不計其數。
王子們身份尊貴,禮部的官員既不敢管也管不了,結果很是出了幾個大亂子。
無奈之下,禮部尚書岑文本自認無能,把矛盾上交,請武則天定奪。
於是,武則天就想找一個人去管理國賓館內的將近兩百個王子。
這個人選可不好找,首先得武藝不錯,能把王子們壓服,要不然被人打了可沒處說理去。
其次,文才還得好,要不然光會武藝沒有文才,難免讓眾王子輕視大周。
另外,還有最重要的,這個人得心裏靈活隨機應變。
畢竟這些王子不是犯人而是客人,要的是讓他們心服口服外帶佩服,而不是口服心不服圖謀報複。
大周朝廷的高手不少,文采出眾之士也很多,但要說文武都拿得出手的人……也不是完全沒有,狄仁傑就算一個。
但很顯然,梁國公日理萬機,不可能處理這種小事。
武則天很為這個人選發愁。
今天聽說王元寶到了,女皇陛下頓時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最好的人選嗎?當即馬上傳召。
至於張昌宗鼓動張天鍔之事,武則天更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她也想考察一下王元寶現在的本事能否當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