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學習方法,讓學習事半功倍(1 / 2)

青少年之所會對學習產生焦慮還有一個最大的方麵就是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樣的學習時間,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率。青少年要學會尋找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讓自己的學習事半功半。

青少年需要掌握的一些學習技巧

1.多思考。有句古話叫作“學而不思則罔”,也就是說,如果隻顧埋頭苦學,卻不懂得去思考其中的道理,那麼你就將一知半解,迷惑而不知所向。這樣就很難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當然不會取得好的效果。

多思考,善於思考。就是要注意知識前後的聯係,通過理解知識而掌握知識。這不同於死記硬背的機械性學習,它是一種意義的學習,相對更牢固,更不容易忘記,並且有助於學生進行知識聯想,在以後的學習中舉一反三。

2.學會置疑、發問。如果遇到疑問,要敢於置疑。俗話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如果一味地囫圇吞棗,不去咀嚼消化的話,那麼就不會有能力的提高。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麼知識就不會變成自己的。因此,要學會置疑,不能做“思想上的懶漢”。也許因為你的質疑,世上就多了一個新發現。

不但要學會質疑,還要學會發問。所謂學問,就是有學有問。隻學不問,無疑於閉門造車,因為學習本身是離不開發問的。

可能你的膽子比較小,怕別人笑話你、說你笨,或者擔心這個問題問了會很傻,甚至擔心老師不耐煩……這種種顧慮讓你望而卻步。其實,勇於發問的人是值得人學習的。孔子曾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都不是羞恥的事情,更何況是向老師請教呢?並且,老師根本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所以,當你有不懂的地方,勇敢地舉起你的手!不懂裝懂,羞於問人,這樣隻能害了你自己。

3.學會複習。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感覺,今天學過了,第二天就會忘記了。這是由我們的自身生理特點決定的,但是如果學會在學習過程中有重點地複習學過的知識,那麼就能增強自己的記憶,鞏固以前的知識,同時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這就是所謂的“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4.善於練習。學與練是分不開的。沒有練習的知識是不牢固的,理論與實際要結合。雖然練習是必需的,但過度練習是大可不必的。所謂善於練習,就是學會利用合理的時間做適當的練習,以求鞏固知識。超過一定限度的練習,不但對提高學習沒有太大的用處,而且會浪費你大量的學習時間。比如,你已經熟練掌握了某個知識點,就沒有必要反複練習。

5.學會歸納總結。每學習一段過程,要對過去的知識做一個全麵係統的總結,使學到的知識係統化、結構化,做到“由厚到薄”。這樣也能促使你到尋找知識間的內在聯係,發現規律與差異。另外,還可以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檢查,加以調整,以求完善。

如果我們想做好一件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擁有精銳的工具、具備適當的手段。在學習活動中同樣如此。隻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揚長補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你就能順利、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掌握一個好的學習方法,還有助於你進入社會之後的學習,現在社會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如不及時充電,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你就可能被社會淘汰掉。因此,無論什麼時候,首先要學會如何學習,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有一個好成績。下麵這些學習方法都是專業人士分析總結的,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青少年們能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