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人的一種天性,它是人際關係中較為普遍的社會心理和情緒心理的表現。一個人如果產生了嫉妒心理,那麼他常常會看不見別人的優勢也發現不了自己的不足,整天滿腦子的都是為什麼別人比自己出色,其結果隻能是自尋煩惱。如果讓嫉妒心理長存心中,那麼,嫉妒心理就會演變為嫉妒行為,最終就會害人又害己,使自己成為一個寡人。
嫉妒心是指別人在某方麵比自己出色,並認為別人的優勢會損害自己的利益,在心理產生的忌恨與不滿。在現實的生活中,尤其不夠成熟的青少年最容易產生嫉妒心理了。如別的同學家庭條件好,穿著好看的衣服,背好看的書包,其他同學比自己學習好等等。這時,嫉妒就像幽靈似的困擾著青少年的心靈,踐踏其可貴的友誼。
每位青少年都是爭強好勝的,如果青少年還意識不到嫉妒給交際帶來的危害,那嫉妒心理就會把青少年們的心靈拉入地獄。在現實生活中,如果遇到別人比自己幸運,心裏就會很不是滋味。如有的青少年看到別的同學比自己成績好,其他方麵的能力也比自己強,生活條件也比自己優越,受到的表揚和得到的榮譽都比自己多,就產生嫉妒和不滿;嫉妒是阻礙青少年前進的攔路虎,嫉妒的人總是拿別人的優點來折磨自己。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很複雜,青少年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想不通的問題,這都是在所難免的,在遇到這種情況時,嫉妒要像閃電那樣瞬間即失。否則,隻會給你帶來更多麻煩,百害而無一利。
青少年產生嫉妒心除自身的原因外,還有一點就是如果老師處理問題不公平或心理上有偏愛,對某些同學因為成績差而有成見等等,都有可能產生矛盾,甚至會使一些學生因怨恨而產生嫉妒心理。
有嫉妒心理的青少年往往高傲自大。所以在心理上就容不下比他出色的人在。如果看到周圍的人有比自己優秀的,就會想方設法去貶低對方或者設置陷阱去坑害對方。進而排除別人優於自己的方麵來解除心中的憤恨,從而達到在心理上的平衡。這些不良的行為嚴重扭曲了青少年的心態。
小案例
歐陽倩,一名16歲的高一學生,她喜歡籃球,是她們班籃球隊的主力,她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籃球上,所以她的學習成績一直都不太理想。但是她的同桌卻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不但成績頂呱呱,還是她們學校裏的“校花”,其爸爸還是教育局的局長,所以,老師喜歡她,家長寵著她,同學羨慕她,她們學校的“校草”也都暗戀她。總之,在歐陽倩看來,同桌是一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人。而小倩看來自己隻是同桌麵前的一隻“醜小鴨”,長相普普通通,學習成績也不好。由於她們是同桌的關係,大家總是會拿她們倆做比較。以前小倩還能暗自努力學習,在心裏發誓要在學習上超越她,可是不管她怎麼努力,還是不及同桌的1/3。有一次,小倩聽見有人在背地裏嘲笑她是四肢發達的女孩子。後來她就越來越討厭我的同桌,甚至“恨”她,當然,她也嫉妒同桌所擁有的一切,於是就開始在背後議論同桌之所以每次考第一是因為她事先知道了題目,不然就是碰巧的。一到快上課時,小倩開始藏同桌的筆記本,讓她不能正常上課。隻要是同桌積極主動為班上做好事,小倩的心裏就會變得很不舒服,說她總是這麼愛出風頭,愛表現自己。當班上有同學說羨慕她同桌的身材和穿著時,小倩就會暗中嫉妒,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久而久之,小倩的嫉妒心變得越來越強,朋友也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