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1 / 1)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常常從自己的本位出發,把自己當成宇宙運轉的中心。事實上,自己隻是這個世界上很渺小的一部分,站在外太空中,根本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一個人。不要以為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是自信的個性,其實,那是一種損人又不利己的行為。

凡事都以自我中心是一種嚴重影響與他人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為人處事總是以自己的需要和興趣為中心,隻關心自己的得失,而不關心別人的利益得失。他們總是從自己的經驗出發來解釋世界,並盲目地堅持自己的意見,頑固不化,從不輕易改變自己的態度。其實,偶爾的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是人之常情,是無害的。然而,自我為中心一旦成為一個人穩定的人格特征,則最終是有害無益的。自我為中心會使別人敬而遠之,使自己處於自我封閉和自我隔離的狀態中。時間久了,必將會導致他形成自卑,孤獨,退縮等其他種種心理障礙,根本無法享受到人際交往的愉快體驗。

小案例

東東是家裏惟一的孩子,她有很強的自尊心,在別人看來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在她的身上都會引起強烈的自尊心受挫的感覺。她不願意損傷自己的自尊心,於是不擇手段的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她不願別人超過自己,對別人的成績非常嫉妒,對別人的失敗幸災樂禍,不向別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在與別人談話時,總是談著“自己”,以“我”打頭,不願聽別人的情況,天天忙著自己的事,不願與他人交往,很少幫助他人,她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裏,唯我獨尊,唯我獨好,唯我做的對,唯我最行,最聰明……

由上麵這個小故事,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還有類似這種情況的青少年,他們存在著過於濃厚的自我中心觀念,凡事都隻希望滿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為己,卻置別人的需求於度外,不願為別人做半點犧牲,不關心他人痛癢,表現為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為中心,恨不得讓地球都圍繞他的意願轉,服從於他。他們隻要集體照顧,不講集體紀律,否則就感到委屈、受不了。這種人強烈希望別人尊重他,卻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別人。總之,這些人心目中充滿了自我,卻唯獨沒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當一個人自我意識過於強烈時,就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被別人拋棄。

無疑,這種自我中心意識對自己來說是極為不利的。這會嚴重影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也影響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致被人厭惡、瞧不起。由於一門心思都放在蠅頭小利的追求與意義不大的個人得失上,沒有崇高的理想、遠大的目標。因而也不可能擁有好的人際關係。試想想,誰願意與這樣的人長期作共事或終生為伴呢?可能說,這種人到頭來得到的隻是芝麻,而失去的是西瓜。

如何提克服自我中心意識

1.要正確認識社會現實,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有其各自的欲望與需求,也都有其權利與義務,這就難免會出現矛盾,不可能人人如願。如果能夠正視客觀現實,學會禮尚往來,在必要時做出點讓步,就會避免以自我為中心。當然應該承認自我的權利與欲望的滿足,但也不能隻顧自己,忽視他人的存在。假如,你的心中隻有自己,沒有別人的話,別人心中自然也不會有你。

2.凡事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多設身處地地替其他人想想。以求理解他人。還要學會如何尊重、關心、幫助他人,這樣才可獲得別人的回報,從中也可體驗人生的價值與幸福。

3.加強自身的修養,充分認識到自我中心意識的不現實性與不合理性及危害性。學會控製自我的欲望與言行。把自我利益的滿足置身於合情合理、不損害他人的可行的基礎之上。做到把關心留給別人,把公心留給自己。

4.多聽取別人的意見。聽取多方麵的意見,就能明辨是非,正確地認識事物;單聽信一方麵的話,就會糊塗,犯片麵性的錯誤。究其原因,就在於世界上的事物錯綜複雜,人們受自身知識、經曆、觀念、涵養等因素的局限,難免在見解上有所缺失;假如把大量的意見集中起來,進行綜合、比較、鑒別,從而去偽存真,舍其謬誤,取其真詮,自然就會更公正合理。

走出自己的世界,就會贏得更多的友誼。青少年的生活少不了友情的滋潤,否則生活中就會到處出現不適應,以至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