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越來越廣泛,其獨立意識的也日益強烈。社會交往、發展親密的夥伴關係是青少年一種精神需要,在交往中相互學習、幫助,會增長知識。因此青少年們的朋友感情非常濃厚,自己是否被別人喜歡,是否被朋友接納,很是重要。對於同學或朋友的言語接納很敏感,但也容易產生嫉妒或爭奪別人關心的現象。有時,受到群體朋友的壓力,唯恐被大家排除的心理致使青少年會采取某種不良的行為,因此,青少年需要得到一些社交中的紅綠指示。
青少年由於心理上還不成熟,對交往的理解還不是很透徹,這樣很容交到損友,或者在交往中出現不良的舉動。不良的交往不利於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因此,青少年要學會控製不良交往。
小案例1
一位高中學生,由於他喜歡抽煙,因而受到集體和同學們的批評。但是他沒有改掉抽煙的壞習慣,反而感到在集體中不自在,與同學們合不來。不久,他在其他班級的同學中找到了自己的抽煙夥伴,偷偷地在一起抽煙,形成了一個經常抽煙的不良團體。不良的品行使他的心理上得到了共鳴和滿足,反過來,不良的團體使他的不良品行變得更為嚴重了。
小案例2
一位來自農村的同學入學時成績還不錯,入學後和市區的個別品行不端的同學交往並一起上網,由於對網絡的迷戀,不思學業,目前成績已經落在了年級的最後。他本人也隨之形成了許多不良品質,不誠實、曠課、亂花錢甚至有偷摸行為,讓老師和家長很失望。
小案例3
一位學美術的同學,最初各方麵都很好.成績不錯,和同學老師相處的很好,專業也很突出,自從初三他的表哥考入他所在的學校以來,他就跟在其表哥後麵學會了抽煙、喝酒、打架鬥毆、欺負弱小同學,甚至在學生中敲詐勒索,受到了學校的處理。不良交往甚至毀了一位好學生。
以上這三位同學均在不良交往中迷失了自我。不良交往必將釀成惡果,青少年要意識到不良交往給生活帶來的危害。
認識不良交往所帶來的危害
1.不良交往製約青少年學生的品德發展。對於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團夥形成及演變過程,曾有一批專家對其進行粗略分析,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多犯罪的青少年學生的早期教育都存在缺陷,未能及時彌補從而逐步導致不良品德和惡習的形成,並積習難改,進而在不良群體乃至社會交往中學習,模仿違法犯罪,隨著個人無政府主義和強烈的占有欲的上升,不斷的使違法犯罪思想及行為深化,最終演變成了集體犯罪。
青少年學生很容易受其交往對象的潛移默化。馬克思說過:“一個人的發展,取決於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極少數在校學生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並惡性發展,與其不良交往息息相關,他們交往地越廣,交往夥伴越複雜,交往夥伴的品質愈壞,交往活動越頻繁,墜入違法犯罪泥坑越迅速,陷入程度也越深。很顯然,一個人的不良交往必然導致思想、感情、行為形成惡性循環,而他們交往對象的類型也決定了他們罪錯的類型、性質的嚴重程度。在校學生不良交往主要是一般性的不健康娛樂、打鬧、遊蕩、交談等,其作用主要是提供結夥途徑、媒介、對象等。於是他們經常糾合在一起,長期受不良觀點和信息的影響,在思想上泛起積澱在心底的觀念沉渣,排斥一切良性、健康性的東西,片麵地探求感官刺激,必然會在行動上有所表現。具體表現為拒絕社會道德、紀律乃至法律規範的約束,繼而嚴重違紀、然後向違法犯罪的方向發展。
人際交往作為決定青少年學生品德良好發展的要素之一,要求他們必須具有良好的同伴關係,即在同齡人集體中關係和諧。有一些中學生與集體和同伴相處不好,對集體活動不感興趣,他們逐漸地變得不愛集體和同學了,與集體和同學的距離拉遠了。這無疑對於他們的心理發展和品性發展都沒有好處。
當青少年學生由於交往不慎引發違紀違法行為,相應地很大程度上影響青少年學生教育取得成就的進程。所以,迫切需要拿出有效的辦法來通過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向性工作,阻止青少年學生之間的不良交往,對他們進行思想教化,引導他們朝著健康交際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