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良交往危害青少年學生學生。我們要學著積極健康地進行人際交往,有一些學生與集體和同伴相處不好,對集體活動不感興趣,於是逐漸地變得不愛集體和同學,與集體和同學的距離拉遠。這對他們的品行發展是不利的。因為這時很可能有一些品質敗壞或者動機不純的人趁虛而入,把他們往不好的方向引導。
正因為青少年學生具有愛模仿的特點,因而結交一些壞朋友對其而言危害極大,在壞朋友的影響下,他們會很容易染上不良習氣。從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實際情況來看,接交壞朋友往往是學生走向歧途和墮落的開始。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經常與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隻會起加害的作用。對違法犯罪的青少年學生作案動機進行的調查顯示:三分之一起先並無犯罪動機,多是受了朋友的慫恿、激將而衝動為之。而且好朋友糾結一起做壞事,就互相壯膽,消除緊張心理,這不免加強了他們的違法犯罪動機。
另外一方麵,青少年學生也可能會社會上人際交往關係的影響,而形成品行障礙,有些壞人專門引誘和指使缺乏經驗的中學生去幹壞事,從中漁利,不但危害社會,而且毒害了青少年學生,使他們的品行迅速惡化,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作為青年學生,我們一定要加強警惕心和辨別人的能力。
正確與人交往的方法
1.要形成正確的交友觀。交朋友應有三個前提:真、善、美。首先,要了解他和你交友的心理是否真誠;其次要了解他的人品,比如:心地善良,言行體現了美好的社會道德規範;最後,要誌同道合,可以理解你、支持你。欲他人為之的必先己為之,你要求朋友如此,自己必須要先做到。這樣的朋友、友誼理想化了,如同陽春白雪。要達到這種境界,須不斷地完善自我,在完善的過程中建立理想的友誼,求得實現。
建立在酒肉基礎和哥們義氣上的友誼是最不可靠的,隻有患難相濟的友誼才是真正的友誼。哥們義氣是社會的毒瘤,是思想的毒瘤,是犯罪的滋生地,必須將其鏟除。
2.學會辨別交往對象。
(1)對方的性情誌趣。性情誌趣能表現一個人的道德品味,中職學生在交往中要十分注意交往對象的性情誌趣。
(2)對方是否真誠。真誠是人與人交流溝通的橋梁,隻有以心換心,以誠相待,才能使雙方相互同情和理解。建立信任感,進而建立良好的關係,而有的同學幫助別人是圖回報,對不同觀點不是直抒己見而是口是心非,對朋友的不足和缺點不能誠懇批評,而是當麵奉承,背後誹謗,表現得十分虛偽。我們在交往時要留意交往對象真誠與否。
(3)對方會否相互尊重。尊重是一種信息,能夠引發人的許多積極情感。縮短相互間的心理距離,而這種信息反饋必然是也為他人尊重。而有的同學隻希望別人尊重自己,自己卻從來不尊重別人的人格。以自我為中心,不承認他人在交往中的平等地位。這類人是很不值得交往的。
(4)對方會否互相幫助。有的同學不堅持互助互利的原則,在物質上隻關心自己,采取一切手段處處想獲得自己的利益和好處。甚至自私自利,偷偷摸摸,喜歡占小便宜,經常損害他人的利益;在心理方麵隻要求別人給予關心、慰問、支持,隻關心自己的處境,而不關心別人的悲觀情緒,甚至把別人作為自己使喚的工具。我們要懂得,人際交往作為滿足雙方交往需要的途徑,隻有在滿足雙方需要時,其關係才能繼續發展。
(5)對方是否寬容。寬容是一種成熟的表現,有助於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係。有的同學對別人渴求、挑剔、缺乏熱情、沒有同情心,不願幫助他人,不能容忍別人的錯誤。這樣的人自然無法擴大人們之間的交往空間。
所以,對有做不到上述幾點的人,如果有時不能完全拒絕與之交往,但一定要盡量不交往,更要堅決避免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