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社交恐懼者需要突破自我(1 / 1)

青少年在交際活動中常會出現社交恐懼,從心理學來看,恐懼是有機體企圖擺脫、逃避某種情景而又無能為力的情緒體驗。青少年時期在交往中最容易出現這種恐懼心理,這種現象男女生都可能出現。青少年渴望得到友誼,在心理上希望能廣交朋友。但是有些青少年在實際交往時,就出現了不敢見生人、和別人交談時麵紅耳赤等不良的恐懼反應,精神係統都處於緊張的狀態,這就是青少年時期的社交恐懼。

為何會產生社交恐懼

青少年在社交時出現的恐懼心理主要以自閉、恐懼、焦慮為主的綜合心理障礙。它的表現形式是不敢交友、害怕社交的一種自閉心理;有些青少年有社交的欲望但得不到滿足,因此就會產生焦慮、孤獨、害怕麵對挫折的恐懼心理。由此他們開始逃避現實,總是覺得沒人注意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其實,社交恐懼的特點是強迫性的恐怖情緒,在心理想像出恐怖的情景來自己嚇自己。

青少年的社交恐懼是在後天形成的條件反應,它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而引起的。具體原因如下:

1.經受過挫折。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般青少年出現社交恐怖的心理來源於往日的直接創傷經曆。他們在交往過程中屢次遭受失敗和挫折,就容易在心理上產生沉重的打擊,在情緒上產生不愉快的心理表現。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會形成一種緊張、焦急、不安、恐懼等不良的情緒狀態。

2.不良的性格所導致的。有社交恐懼的青少年與不良的性格也有密切關係。像那些有害羞、依賴、膽小心理的青少年就容易產生過度的焦慮和緊張,所以,這種類型的青少年在交往時就會被個性左右,多思多疑成了他們社交恐懼迅速滋生的土壤。

3.受別人的影響所產生的恐懼。如有的青少年看見或聽別人說在交往中所遭受的挫折及困境,聽後自己就會感到痛苦和害怕。於是就產生情緒緊張、焦慮、恐懼,由於情緒的繁衍化,導致了出現社交恐懼心理。

4.內心矛盾所導致的恐懼。青少年時期由於性生理的日漸成熟及覺醒,開始產生對異性充滿好奇或好感,於是想接近異性。但由於父母管教太嚴,也不提倡異性交往。導致青少年內心壓抑、沒有傾訴對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協調的心理衝突,不敢與異性對眼神,害怕與別人講話,上課也不認真聽講,出現憂鬱、煩悶的不良情緒表現。

小案例

小白從小性格就內向,自尊心也特別強,所以學習成績一直也很好。可是,最近她總以為別人時刻都在用鄙視眼神的看她、評價她,所以她擔心自己會出什麼差錯,否則,會讓人看不起。後來,她暗戀上了班內的某個男生,但又不敢表露出自己的愛慕,還怕別人知道這個秘密。有一次,好朋友給她開玩笑說:“我知道你愛上他了,你別藏在心裏啦!”她一聽心裏急得發慌,擔心別人會對她評頭論足。從此以後,她見人就躲開,不願理會別人。有人找她聊天、玩耍,她就麵紅耳赤、心慌意亂,而且說也是語無倫次,最後導致一見人就擔心害怕。

如何戰勝社交恐懼

以上這個小案例中的小鴿就是由於社交恐懼心理導致她不能正常與同學交往。最終陷入困境、不能自拔。這種社交恐懼是因心理緊張而造成的心因性疾病,隻要有這種心理的青少年做到及時調理,就能戰勝這種不良的心理障礙。那麼青少年應如何克服這種心理障礙呢?

1.全麵地了解自己,樹立自信心。青少年要正確地認識自己,不要拿自己的弱點和別人的優點作比較,過於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沒有必要,隻要你明確:“我並不比別人差,別人能做到自己照樣能做到。”要經常用這種心態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保持一個良好健康的心態,相信自己並敢於麵對他人。

2.改善自己的性格。一般害怕交往的青少年大多都是比較內向的,這種類型的青少年要注意鍛煉自己的性格。多參加一些有益的公眾活動,要積極主動地與同伴或陌生人交往,慢慢地你就會改掉羞怯、恐懼的不良心理,進而使自己成為一個開朗、樂觀、豁達的人。

3.學會與別人交流。青少年要把握好時度,在合適的場合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快樂時與朋友一起分享,不愉快或有困難時向朋友訴說。時間久了你就會體會到友誼的價值。

4.掌握社交一些技巧。有社交恐懼心理的青少年,要與善於交往的人接觸,你可以從他們身上學些有關社交的知識和技巧,來彌補自身的缺點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