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離家出走,最終懲罰的是自己(2 / 2)

3.學校原因。青少年離家出走是為了逃避一種令自己恐懼、處處受製約的學校環境。他們感到學習負擔過重,隨著厭學情緒的產生某種逆反心理也隨之而形成。近年,隨著教育體製的不斷改革,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體製卻始終未變,考試成績的好壞仍然是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的惟一標準,當老師和父母們拿著他們的學習成績來論長論短之時,成績不好的學生就會遭到歧視和冷淡,這些現象都讓他們產生不自信,不受重視的感覺,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不少青少年在這種情緒的支配下選擇了離家出走來逃避負擔。

4.盲目從眾心理。有些青少年在媒體上看到一些因片麵追求升學率造成一些學生壓力太大而離家出走的消息後,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有的青少年就會加以模仿,以為是找到了尋求解脫的好辦法。

5.拜金主義。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青少年通過各種渠道接受了大量信息後,有些青少年就會對學習不感興趣,而熱衷於學習以外的東西,比如迷戀網絡遊戲或早戀等。另外,拜金主義嚴重的青少年,在學習中經常表現出力不從心的現象,進而逃學出去掙錢或學某些明星離家外出闖天下等。

小案例1

某市初三的一名學生,平時也不學習,在家裏一有空就學打坐,還經常讓爸爸媽媽幫他看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冒火,掌下是否有生風。時間長了他見自己的功夫不見長進,於是,趁父母不在家,他就偷拿了家裏2000多元錢,離家出走獨自去少林寺學武。因為他不知道路,費了好長時間才找到一所武校。但是他身的錢已經花完了,當父母找到他時,他已經因為饑餓過度而躺在醫院裏了。

小案例2

13歲的小陽是家裏最小的孩子,他的上麵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他的母親是個“藥罐子”,父親是個“酒鬼”,家裏一貧如洗。他沒上過一天學,父親稍不如意就對他拳打腳踢,喝醉了還會用扁擔抽他。9歲那年,小陽離家出走到處流浪,先後去過昆明、武漢、長沙等地,一直流落街頭,靠撿破爛為生。但自從到廣州後,便被一個票販子“收留”,開始替這個票販子到廣州火車站倒賣火車票。因為倒賣假火車票,被廣州火車站派出所民警抓到公安局的受案室裏。一走進到受案室,他就主動掏出身上的20多張假火票。民警在做筆錄時,問他什麼答什麼,很是流利。但當民警提出要送他回家時,他卻號啕大哭起來:“我就是在外麵凍死、餓死,也不回家。”

從以上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離家出走的行為是各有差異的,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學校環境和不同的性格特征等都是有可能離家出走的。總體來說,青少年離家出走對其的身心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青少年如何打消離家出走的念頭

1.如果離家出走的原因來自於父母。青少年要多和父母溝通,有任何事情都可以理智地告訴父母,不要擔心父母會不理解你,這個世界上,隻有父母對你的愛才是真正無私的。

2.如果離家出走的原因來自於老師。有一些青少年因不滿意老師的一些行為,就開始逃學,甚至離家出走。青少年要記住,沒有一個老師會故意跟自己的學生產生過節。青少年要把老師的批評當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此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