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形成不良行為傾向。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處於心理斷乳期,心理上的不成熟,致使他們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進而效仿。看到別人做什麼,自己也跟著做,包括不良嗜好、外型、動作、服飾等。他們所效仿的事物都是不加分辯的,有時也是無論好壞照單全收。最常見的有:抽煙、講髒話、不良衛生習慣、打架等。

小案例

浩仁的父母都是教師,浩仁在初中升高中時以全校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進入了一個頗有名氣的“優等班”。浩仁的成績一直在班上是第一、二名,但這段時間以來,成績卻急劇下滑,據老師反映,該生逃課已成了家常便飯。原來浩仁上高二後就迷上了網吧,在今年高考前一天的晚上,浩仁出現了精神分裂被送往醫院治療,這實在令人惋惜……

一天深夜,某市幾名青少年,連續數小時在網吧玩遊戲,錢用光了,但還沒過夠癮,便相約上街尋錢,走到街上,看到一個同齡少年邊走邊打手機,便惡從心中,幾個人一擁而上,搶走了對方的手機不說,還用水果刀捅傷了該少年,其結果當然逃不出法網的製裁。

有人曾這樣比喻青少年和網絡的關係:網吧對青少年帶來的危害絕不亞於邪教,它是腐蝕青少年的“電子毒品”。由於網絡信息量大且新等優勢,加之形形色色的遊戲及影片等娛樂信息,還有部分網吧為之提供免費食宿行等優惠手段,讓不少青少年沉溺其中,這種沉迷同毒品的癮性是很相似的。

青少年如何做到遠離網吧

客觀地來看,網吧在一定程度上對青少年的健康有著一定的危害。但在信息化縱橫的現代社會裏,網絡的普及,青少年接觸到網絡這是不可避免得的,進入網吧也是必然的。完全禁止青少年進入網吧是不可取的,因為有些家庭裏沒有電腦裝備,這樣,無異於切斷了部分青少年接觸外界信息的途徑。因此,青少年要調整好進網吧的心態。

青少年迷戀網吧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出於好奇,有的是出於娛樂、消磨時間,有的是心理壓力過大,來此尋找心理釋放,無論是於哪一種原因,總結起來都是心理問題。部分青少年認為學習乏味枯燥,有的則是情緒浮躁,有此類狀況實屬正常,但他們卻都用網吧來作為解開心靈的丹藥。所以,青少年應該掌握一定的情緒調理方法,如運動或是找人傾訴,向家長和老師溝通,都是很好調節情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