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 / 1)

母親一生節儉,從不亂花一分錢。但是她對自己嚴格,對我們特別是對朋友,還是很寬的。在我的記憶裏,母親很少給自己做新衣服。母親和大姨結婚時娘家陪送了很多旗袍,解放後很多年不時興穿旗袍了。於是,母親就把大姨和自己的旗袍從中間剪開,上半截母親用來做上衣(因那時都穿大襟的衣服),下半截則用來給我和大妹做裙子,因此那時我在村子裏屬於穿的好的,我也是村子裏第一個穿裙子的孩子,小朋友們都很羨慕。我記得那時母親不知在什麼地方看到背帶褲的樣式,於是就給我做了一條背帶褲,可是她自己的褲子卻補了又補。

那時買肉十分困難,母親為了給我們增加營養,經常不知從哪裏買來一些骨頭,用錘子砸碎,然後給我們包餃子、做包子。母親說這樣能增加鈣質。父親的工作服穿爛了母親就給他補好,那時時興把補丁軋的一圈一圈的,特好看。省下的新工作服,母親就給我們改成另一種式樣的新衣服。父親發的線手套除了父親工作用的以外,母親就把它拆了,給我們織襪子、線褲、線衣。我們家越小的孩子越穿舊的,因為衣服總是大的改小的,小的再改小的,那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襪子也是補得一層又一層,碗摔爛了還要用鋦釘鋦上。那時穿的雨衣是自己用蒲草編的,家裏坐的也是蒲草編的蒲團,扇的扇子、草帽是母親用麥稈編的,鍋蓋是用高粱稈釘的,笊籬是柳條編的,那時家裏用的東西能不買的就不買。

20世紀90年代很少有人裝修房子,我在吳忠住的房子在當時來說,麵積還可以,三室一廳,大概有70多平方米,因為是別人住過後搬走了才分給我,有點舊,於是我就把房子粉刷了一下,然後鋪了化纖地毯。這在那時是很奢侈的。母親來我家之後,就感到無處下手,很拘束的樣子。我就勸母親,告訴她你在家裏怎樣在這裏就怎樣。母親就給我講了一個“闊”字的故事,這個故事母親從何得知我無從知曉,有沒有曆史根據也不知道。是說曹操一生雖然智勇雙全、馳騁沙場,但是他的一生都很節儉。他的夫人一直自己縫衣服。有一次曹操不在家,家裏人給他造了一座房子,曹操回來後,家裏人領他去看房子,本想得到曹操的誇獎,但曹操看後什麼話也沒說,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門上寫一個“活”字就是“闊”字,以此來說明房子太豪華了,他不滿意。母親不認識字,但是這個“闊”她卻記得很牢,她說,放到哪裏這個字她都是認識的。母親給我講了這個故事之後,又對我說:“你現在是領導幹部,在生活上要和大多數人保持一致,你冒尖,人家就會懷疑你的錢是從哪裏來的?”我告訴母親,我愛人有一筆轉業費,再者我們兩個人都是處級幹部,我們倆的收入比一般家庭要高一些,那時這樣的家庭還不多。母親認為,在機關工作的處長這樣做不影響群眾,可是你是父母官,這樣做就有點脫離群眾。這就是我的母親,她時時處處替她的兒女們著想,總是考慮她的兒女是不是端端正正做人,是否脫離群眾,她時時教育她的子女們要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

我們長大一點以後,特別是我上中學以後,由於學習比較忙,社會工作也比較多,我不再撿煤,我不去撿,弟弟妹妹們也不想去撿。這時母親經過多日的琢磨,發明了一種燒鋸末的爐子。因為那時礦上每天都鋸木頭,每天都拉很多鋸末倒在離我家不遠的大坑邊,母親看到倒在坑邊的鋸末,就整天動腦子,於是能燒鋸末的爐子就誕生了。這種爐子盤到地上,底部四麵牆各有一個四方形的爐門口,放鋸末之前先在底部的四個爐門口中分別放一個木棒,然後在爐膛中間再樹一個木棒,把鋸末放進去後,用一個木棒把鋸末搗結實,再把中間和底部的木棒抽出來,這樣就形成了中間一個孔,四周四個孔,這五個孔是相通的,然後從其中一個孔把火點著,火從中間這個孔就著了上來。這樣就可以在爐子上燒水、做飯了。裝這一爐子鋸末,可以蒸兩鍋饅頭、熬一鍋稀飯,還可以炒菜、燒開水。把飯做好了、水燒好了,這一爐子鋸末也就燒完了。如果再想用就再裝一爐子鋸末。母親發明了這種爐子之後,我家三季就可以不用燒煤了,隻有到了冬天需要燒煤取暖,這就大大減少了家裏的用煤量,弟妹們利用節假日撿點煤就夠燒了。左鄰右舍的嬸子、大娘們紛紛效仿母親的方法,慢慢地,我們整個家屬院都盤起了這種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