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段期間內,他為一份科學雜誌《物理學年鑒》寫了四篇論文,其中一篇是他的畢業論文。阿爾伯特已在蘇黎世大學完成了研究工作,並得到了他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即使這位26歲的專利局職員以後再也不寫任何東西,這四篇科學論文已足以使他聲名鵲起。到了1905年,他寫了第五篇論文,這篇論文一經發表,使得全世界每一位物理學家都把眼光投向瑞士的專利局。

提出“相對論”

一位滿頭黑色卷發、兩眼深陷的年輕人站在編輯台前。

“我又寫了一篇論文,準備交給貴社刊登。”他說。

“哦,愛因斯坦博士,我已經收到好幾封討論你那四篇論文的信件,有些評論對你的研究十分恭維,有的可就相當不客氣了。你今天帶來的是什麼論文?”

這位專利局的職員從他皺巴巴的外衣口袋裏拿出一包東西。編輯迅速翻閱了這疊寫得密密麻麻的信紙。

“嗯,共有30頁。”

“印出來的話,會短一點。”愛因斯坦向他保證。

“我現在所編的這一期,稿子已經相當擠了。”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臉微微一紅。“如果能夠騰出一點篇幅來,我希望把這篇論文刊登出來,”他說,“我相信讀者們一定會對這篇文章興趣的。”

“讓我來瞧瞧。”這位編輯先生喃喃地說道。他首先看了看標題——《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他皺了皺眉頭,然後又看看前麵幾頁,“這兒所說的‘相對論’又是怎麼一回事?”

全世界各地的人也提出了相同的問題。

有許多科學家針對相對論寫過專門的研究報告,有的提出了很聰明的見解,有的卻顯得極其愚蠢。在紐約的公立圖書館中,有五百多冊有關相對論的書籍及小冊子,不是攻擊愛因斯坦的理論,就是為他辯護。最初,有一個很普遍的說法:全世界隻有十幾個人真正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幾位科學家寫過很出色的書籍,把這項革命性的理論介紹給那些對科學所知不多,但卻有心認識這項理論的讀者。因而到了今天,任何一位學習物理學的大學生都可以了解。

愛因斯坦第一次在美國就相對論發表演講時,隨口說了一句:“這個理論十分簡單。”擠滿整個大廳的聽眾聽到後爆笑不已,這令愛因斯坦大吃一驚。他並不是有意以一句玩笑話來衝淡別人對他的注意。他認為,他所解釋的一切實在是相當簡單的。他當時沒有想到,數學有它自己的語言,而隻有懂得數學語言的人,才能了解他的理論。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這項理論之後,許多人稱讚他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最奇怪的是,一項顯然已經失敗的實驗,卻因為愛因斯坦提供了這項理論的線索而有了成功的希望。

在1887年,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還是慕尼黑一位悶悶不樂又懷才不遇的學生時,兩位美國教授,麥克爾遜和莫雷正在研究一個奇妙的問題。所有的科學家都知道地球環繞太陽轉動的速度。但這兩位科學家則試圖找出地球在太空中軌道前進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