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2年秋天,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旅行途中得知自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這個獎項是全世界科學家所夢想獲得的最高榮譽。愛因斯坦並不是作為“相對論”的發現者而獲得這項大獎的。諾貝爾委員會認為,目前要正確評估那項引起廣泛爭論的理論的價值,為時太早。對於他的獲獎,諾貝爾委員會隻提及他早期在瑞士發表的一篇論文,以及他在理論物理學方麵的傑出表現。
除了獲得這項殊榮之外,愛因斯坦還獲得了大約四萬美元的獎金。他的收入本來就不少,現在又加上這筆額外收入,卻未使他改掉簡樸的習慣,他也不知道如何生活才能像一個富人。“上帝並不喜歡奢華的生活。”有一次他說,“我相信他甚至痛恨奢侈。”愛因斯坦隻在捐款或從事慈善事業時,才會顯得特別大方。
愛因斯坦獲得這項莫大的榮譽之後,大部分德國人都把他當做偶像崇拜。德國這個戰敗的國家正處於饑餓、不安與羞辱的慘境中,現在他們的一位教授卻獲得了這項世界性的榮譽。愛因斯坦是自大戰結束後,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德國人,每個德國人都陶醉在這份榮耀中。
有時候,他的聲譽也為他帶來困擾。當瑪戈爾出嫁時,她堅持愛因斯坦博士代表她已死去的父親出席婚禮,並在婚姻注冊局的儀式中,牽著她的手將她交給新郎。教授卻抱怨這將占去他部分的研究時間,而且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但他仍然答應了。
“但是,你可別想要我戴上高高的大禮帽,或是穿上大禮服,”他警告瑪戈爾說,“我還是穿平常所穿的那套舒適的便裝,你放心,這並沒有什麼關係。在婚禮上,大家隻會注意新娘,誰也不會注意我的。”
不料報社的記者和攝影人員卻全都擁進注冊局,成為一群不請自來的吵鬧客人。愛因斯坦說沒有人會注意新娘的父親,他的猜測卻錯了。穿著漂亮結婚禮服的瑪戈爾反而被人忽視了。報社記者們圍在穿著寬鬆便服的愛因斯坦教授身旁,並堅持要訪問他。他被迫浪費了寶貴的研究時間,真是覺得厭煩無比,最後好不容易設法溜回了家。
“為什麼大家對我的私生活這麼有興趣?”他自言自語道。
沒有人能夠解釋,為什麼一般大眾永遠不會厭倦在報紙或雜誌上看到愛因斯坦的照片,或是閱讀有關他日常生活的瑣碎報道。曆史上很少有人能夠完全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力。“每個人都知道愛因斯坦有驚人的成就。”羅素評論說,“但很少有人懂得他的成就。”也許這位英國哲學家兼科學家已經解答了愛因斯坦如此受人歡迎的謎底。他像個魔術師那般引人注意,他神秘性的成就更使人對他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