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常委“迎來送往”
公務員發展
作者:席誌剛
今年4月29日,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張西明到《經濟日報》駐青海記者站進行調研。這是他首次以青海省委常委身份出席公開活動。在此次“空降”青海省委常委之前,張西明的職務是中宣部副秘書長。
4月份,中央對18個省區市的46名省級常委做出了調整,其調整規模之大受輿論關注。
空降或異地調任成主流
據《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梳理,此次調整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四川共有10名省級黨委常委職務發生變動,廣西、新疆也分別有5名常委職務發生變動,三省區調整人數接近全月調整總人數的二分之一。
從職務來看,黨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是調整最頻繁的職務。在省委副書記序列,除廣東省委副書記馬興瑞不再兼任省委政法委書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韓勇接替車俊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委外,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的黨委副書記“空缺”均獲補。
而紀委書記、組織部長則多為空降與異地調任。
在近期省委常委調整潮中,紀委書記、組織部長,無一例外都是外調交流任職。紀委書記、組織部長“雙外調”,堪稱各省常委班子的標配。
湖南省副省長張碩輔調任雲南省委常委、紀委書記;貴州省委常委、秘書長廖國勳調任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廣西則二者皆換,監察部副部長於春生、中組部幹部三局局長喻雲林先後“空降”廣西,分任紀委書記、組織部長。
新疆同樣迎來了兩位新常委,一是重慶市委常委徐海榮調任新疆黨委常委、紀委書記;二是擔任組織部長一年半的馬學軍“入常”。馬學軍其實也屬外調,係2013年由中組部幹部二局巡視員“空降”新疆組織部長,但當時未同步擔任常委。
重慶的徐海榮與新疆的宋愛榮對調猶引關注。徐海榮此前一直在重慶任職,2003年任市公安局副局長,2005年任市紀委副書記,2012年進入市委常委,先後任宣傳部長、萬州區委書記。此次履新是首次跨省調任。
而新疆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宋愛榮調往重慶任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成為2015年以來第三任重慶市委統戰部部長。不同以往的是,這是中國內地政壇首次出現由省級紀委書記轉任省級黨委統戰部長的案例,開創了省級紀委書記轉崗的新模式。
此前,省級紀委書記離任後大致有升職、平調和退休三種去向。在平調的省級紀委書記中,除了因年齡原因轉至地方人大政協任職外,大多數仍然在紀檢係統內流動。還有部分省紀委書記離任後,轉任省級黨委專職副書記一職。
實際上,自去年12月孫春蘭兼任中央統戰部部長後,從中央到地方,統戰部門密集的人事調整成了公眾關注焦點。
4月15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民委主任王正偉兼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一職,隨後的4月28日,甘肅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冉萬祥調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地方層麵,先後有北京、重慶、河南、甘肅、湖北等5個省市密集調整統戰部長。
十八大後,絕大多數省區市的紀委書記、組織部長都是“雙外調”,或由中央空降,或由外省交流,幾成標配,且強化趨勢明顯。譬如山西、河北去年都雙雙更換紀檢書記、組織部長。山西新任紀委書記由監察部副部長黃曉薇“空降”,組織部長由湖南省副省長盛茂林調任;河北新任紀委書記陳超英原任遼寧省副省長,組織部長梁田庚原任西藏組織部長。
4月28日公布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紀委書記、副書記提名考察辦法(試行)》等三個文件明確提出,“紀委書記人選一般應當交流任職”。這表明,“雙外調”不僅已是通行做法,更進一步上升為製度性的常態。
與此同時,中央與地方的雙向交流亦呈常態化。中央組織部幹部三局局長喻雲林“空降”廣西出任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填補了因周新建調往中紀委而產生的職務空缺;冉萬祥由甘肅調往中央統戰部;王令浚則由青海調往監察部,出任監察部副部長。
“60”後成絕對主力
與地方和全國“兩會”期間67名副省級職級調整後年齡呈現出的特點一樣,此次調整的46名省級常委中,三分之二為“60後”。顯然,“60後”已成省部級官員晉升的絕對主力。
在46名被調整的省級常委中,年紀最大的是陝西新晉常委祝列克,出生於1957年10月。其餘5名“50後”有3名在四川,分別是1958年11月出生的劉家國、1959年7月出生的王寧和1958年11月出生的崔保華;另外貴州還有1959年8月出生的慕德貴、湖北有1959年10月出生的梁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