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國企高管該拿多少錢?
公務員實務
作者:佚名
毋庸置疑,收入分配差距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會持續進步的動力,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主義的本質明顯相違。目前,關於收入分配合理性的判斷主要有兩類觀點:一類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應堅持“勝者為王”的分配原則,收入分配要符合市場效率;另一類則是收入分配要考慮一定的社會公平性,如:要從“應得”、“貢獻”等角度考慮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具體到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公務員、國企高管薪酬,社會上就一直存在不少爭議,這也是現階段中國必須仔細衡量的重要問題。
公務員該拿多少錢?
根據人社部發布的消息,按全國平均水平計算,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月人均實際增資300元左右,公務員基本工資標準將每年或每兩年調整一次。日前,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接受采訪,談公務員待遇問題。
記者:據我們所知,您提出了腐敗與工業化的關係問題。
房寧:2008年以來,中國社科院的課題組在亞洲的“九國一區”以及歐美一些國家調研。我們發現,所有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都經曆過一個腐敗比較嚴重的時期。因為工業化帶來了社會結構的變化:社會大流動、身份大改變、財富大增加、關係大變化。社會結構變化帶來了人們利益關係的變化,由此還會引發價值觀層麵的深刻變化。所以,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工業化完成以後,社會差距趨緩,公務員的待遇變好。就我們觀察到的十幾個國家的情況看,凡是清廉的國家公務員待遇都是好的或比較好的,凡是腐敗嚴重的國家都是公務員待遇差的,無一例外。
記者:那麼公務員的待遇如何算好呢?
房寧: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我原先也在想:多少算夠呢?給公務員提高待遇會不會遇到所謂“欲壑難填”的困境呢?但經過多年來的調研和觀察,各國公務員是有一個合理收入與體麵生活的標準或日期望值的。簡單說,就是公務員都是以企業界相應階層的待遇為參照係的,如果能夠達到或接近相當的企業管理層的收入和待遇水平,公務員的心理就比較平衡,心態就比較好。
國內比較關注的新加坡公務員管理體製,就是按照這一規律來設計和確定公務員薪酬與待遇體製的。新加坡公務員待遇以企業界為參照係,比照企業相應級別確定公務員薪酬,高官與高管比,中層和中層比。他們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會乘以一個係數,比如0.8或者0.7,就是說公務員薪酬還是要比企業界低。他們認為企業有風險,而公務員工作穩定,所以收入就要相應扣除一些。在我看來,新加坡的所謂高薪養廉,並不止於薪酬而更在於“待遇”。我們了解到,新加坡對中層公務員有一個旋轉門機製。職業瓶頸是各國中層公務員普遍麵對的問題,新加坡為了解決中層公務員懈怠與操守問題,設計了推薦公務員轉到企事業,包括待遇良好的公營企業、私企任職的退出機製。這是有條件的,就是公務員的職業生涯必須是沒有問題的,公務員隻要能確保這一點,退休前後就能有一個很好的待遇。這對公務員的行為能夠起到很正麵的激勵和約束作用。
反觀中國的公務員待遇是比較低的,尤其我國基層公務員待遇可以說是相當低。近年來我們在國內調研一直關注基層公務員的待遇問題,現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基層工作10年左右的公務員,月收入一般也就隻有三千多塊錢。工作十年是什麼概念?大學畢業22、23歲,工作十年30多歲了,上有老下有小。不說工作壓力和辛苦,就這三、四千塊錢的收入,維持基本生活並不寬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