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藏族人,對於藏族文化的無知讓我感到慚愧,這次回藏再一次讓我意識到丹增的知識淵博,因為氣候的原因,來到西藏的第三天,康宏病了,雖然隻是感冒,但幾乎渾身疼痛的不能起床,我嚇壞了,趕忙征求丹增的意見,是否要送醫院。
丹增說:“不用,他走了誰來照顧我?。”
我白了他一眼,這時候還有心開玩笑!我明白丹增的意思,為了照顧丹增方便,我自己住一個房間,康宏和丹增住一個房間。
丹增打了一個電話,一個小時後來了一個醫生,大約50多歲的藏族漢子,問了病情,點點頭,之後拿出兩樣東西,一個是碳火盆,這個我當然認識,另一個類似於漢族的電烙鐵。長約10~15cm,有獨特的裝飾,雕有龍、虎、獅子等猛獸頭像;體是全烙鐵最長的一段,長約35~40cm,出自猛獸頭像的口腔,此段為柱形,如細棍,直徑約0.5~1cm;頭是最短部分,與體垂直相連,長約1~3cm,直徑與身體相同,頂端是接觸患者體表的部位,表麵光滑平整。與烙鐵相應的器械棗烙墊是烙鐵的配用器械。頭部有梅花圖案,花心帶孔,體與尾跟烙鐵相同,
這個醫生全神貫注在康宏身上找出最佳烙熨部位,讓康宏處於心情舒暢和平靜狀態。然後把烙鐵加溫待用,同時在康宏體表的熨治部位作上明顯記號,調整好他的體位姿勢。醫生在選好的烙治部位上用烙墊墊好,在烙墊的梅花孔中露出需要烙治部位,取出大火中燒紅的烙鐵,輕輕吹一下,使燒紅的烙鐵火有所降溫,然後立即用烙鐵頭輕輕在梅花孔中露出的部位上點一下,取開烙鐵、烙墊,在下一個部位墊好再烙。手法嫻熟的康宏的身上遊走起來。
原來烙鐵是藏醫民間流傳至今的一種特殊的醫療器械,由黃金、白銀、鐵、銅、青銅鑄造而成,又稱砭針、熨針等。由於最常用的材料是鐵,故而統稱"烙鐵"。烙鐵的熨治範圍據藏醫學認為,完整的人體是由三大因素(龍、赤巴、培根)相互製約、相互作用、相互協調而構成。當這三大因素處在均等、平衡、常量時,機體就處在健康的生理狀態。由於三毒(貪、嗔、癡)引發三大因素的盛、衰、紊亂。三大因素失去平衡,出現量的增減而不能維持機體正常的新陳代謝、自身調節能力失代償,導致機體患病。烙鐵療法有其獨特的功能,軟化包塊、消除栓塞、行氣止痛、助消化食物,分解胃腸中的食團,吸收瘤痞、愈合傷口、卻腐生新、消腫收濕,促使五髒六腑功能協調正常和大腦保持思維敏捷,具有其它療法難以達到的效果。
丹增對我說,藏民族醫藥學具有三千年的曆史,藏醫提出人體是一棵大樹的觀點也就是把人體放入一個大係統中去考察。藏醫養生學把人體整體的機能歸結為“隆”(相當於氣)、赤巴(相當於火)、“培根”(相當於水和土)三因學說,三者之間保持相互協調,達到相對平衡,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動。
這種東西對抑鬱症也有療效,這次康宏考察,他就準備給康宏介紹這個東西,沒想到還臨床了一把。丹增仿佛很專業的對我說,西醫是以直接的神經阻斷方法,對傳導神經進行麻痹和阻滯,使患者在一定時間內達到病情平穩的外在效果。優點是見效快,但副作用大,還可能需終身服藥,有一定依賴性。中醫治療則重在對髒腑功能進行調節,主要是由於中醫認為病根不在神經而在髒腑功能失調,優點是根除性強,但見效較慢,可能許多患者等不到療效或治愈就會放棄。而藏醫重視平衡療法,效果已經開始受到社會的挖掘和認識。
這次回藏,康宏受的罪太多了,但願不虛此行。
醫生做完之後,收了錢,囑咐不要在治療部位受風,然後走了。我問康宏感覺怎麼樣,他說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