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塑乳業信任伊利全程質量可追溯係統值得期待(2 / 2)

“這一現狀不改變,中國乳業短時間內很難重獲信任。”這是與會專家們的一致觀點。

目前,中國乳業奶牛養殖模式正在發生變化,散養模式和小型奶站不賺錢大批退出養殖市場,中國乳企出現“奶慌”,開始發展自建或合作化的標準化規模化牧場。

“這次中國乳業改變奶源現狀創造了條件,也為中國乳業實現產品全程追溯製度提供了可能。”

劉星火是一家軟件公司的小老板,他從事軟件行業多年,一直在這個行業從中關村輾轉到廣州拚搏。前幾年,抓住呼和浩特打造“中國乳都”時機,回到呼和浩特,成立了一家軟件公司,潛心開發,決心成功打造一款真正屬於“中國乳都”的“智能化牧場管理係統”。他告訴《中國質量萬裏行》記者,“以前的養殖戶家庭散養模式,要實現全鏈條的完整追溯很難實現。產品追溯隻能從原奶進入企業以後開始,供應原奶的養殖戶太多,所以一旦出現問題很難實現精準追責。小型奶站即使安裝監控係統,也會因為追溯成本太高而難以追溯。”

伊利建成國內首個

全程可追溯係統

《中國質量萬裏行》記者在對伊利集團的采訪中了解到,伊利集團為了把好原料關,各項檢測指標累計有117項原料奶檢測,899項涵蓋原輔材料、包裝材料的超國標檢測。為了保證牛奶的新鮮度,在奶站和進廠前使用快速試紙條,這些花費已達到8000萬。截至2013年6月,檢測設備累計投入5億多元。能讓這些高精尖的設備運營起來,需要耗費3年才能培養一個熟練的操作人員。

2013年7月,伊利“金典有機奶全程可追溯”係統正式上線,金典也成為國內首個實現產品全程可追溯的乳品品牌。據介紹,國家認監委官網已為金典有機奶建立了“身份證”,7月3日以後生產的金典有機奶已實行“一盒一碼”,消費者不但可以在國家認監委官網上查詢到每盒金典有機奶的信息,還可以通過伊利金典官網的“全程有機可追溯係統”查詢到該盒牛奶的生產信息和有機奶的全過程,包括有機牧場、原奶檢驗、無菌生產、成品檢驗、認證查詢五大環節。

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國家質檢總局《乳製品生產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檢查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伊利已經建成了乳製品電子信息追溯係統,實現了所有產品的全程可追溯,對奶牛養殖、原奶運輸、輔料庫管理、生產過程控製、出廠檢驗報告、產品運輸配送、銷售記錄等進行實時監控和查詢。通過該追溯係統,伊利的有關人員可以根據產品上的條形碼詳細追溯該產品的生產信息,比如產自哪個廠區、哪個車間甚至是哪一批奶牛以及供應奶牛的飼料等相關數值。

伊利的追溯機製進一步確保了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在嚴格的監督之下,有利於公眾對每一個生產細節的監督,從根本上保證了伊利產品的安全和高品質。

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亞洲理事會副主席周澤江指出,近年來純天然的綠色有機食品漸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但是長久以來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判斷標準隻能依靠國標,並沒有一個完整的全程追溯體係。金典有機奶全程可追溯係統處於領先水平,該係統將成為中國乳業的全新標杆,同時將大力推動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全程可追溯係統的推出對於提升消費者對國產乳製品的信心意義重大。

全部實現追溯係統

可查詢仍有待時日

據《中國質量萬裏行》記者調查了解,雖然具有一定規模的乳品企業都具有產品全程追溯的係統,大部分或全部產品已經實現了全麵可追溯,但是能做到像“金典有機奶全程可追溯”係統公開查詢的並不多,所有產品全覆蓋更是談不上。依靠產品全程追溯追責,確保食品質量安全,解決消費者信任危機,還需要法律法規製度化。就像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表示,食品安全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問題,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完善體係建設。

“此外,加強抽檢和增大處罰力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國家還應加大食品科技投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隻有這樣,才能和企業一起重拾消費者的信心。”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