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肽係列:生物技術美容的結晶與潮流(2 / 3)

隨著對皮膚生理和產品功能作用機理的不斷清晰明朗化,以及科學研究人員對生化科技的熟稔掌握能力,人們越來越關注產品的有效性。為了達到更好的滲透性、更強的生物活性,並直達肌膚作用目標處,如真皮層、皮下組織層等部位,小分子純肽就在生化高科技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利用化學合成的方法將氨基酸進行特定組合而成的純肽正成為當前科研的熱門。這樣生產得到的肽一般都隻含有小於9-10個氨基酸,通常我們也稱之為小分子肽。

由於特定的合成方式,使得產品有特定的分子模式,易實現產品質量的標準化;分子量小,相對水解蛋白肽有更強的滲透性,一般主要深入真皮層達到功效;同時,合成肽易進行生物改性,可增強產品穩定性,防止蛋白酶的分解,同時也可增強肌膚親合能力;合成肽生物活性十分強,隻需低劑量使用;最重要的是,由於預設的特定氨基酸組合結構特定,使得產品功效更精準、更穩定。

生物技術美容引領未來美容護膚潮流

林劍介紹說,無論是糖類物質的演變,由多聚糖到寡糖、單糖;還是蛋白類物質的演變,由大分子蛋白到現今當紅的小分子純肽,成分分子量不斷減小,無論其提取產品來源如何,產品的功效性已成為唯一的衡量標準和當前的主流趨勢。

由於現代生化科技的發達和眾多科學家對皮膚生理的揭密,化妝品也進入了資訊化的時代。產品作為一種傳導物質,將人們預設的生物資訊直接傳到確切部位,發生作用,並且這些功效都可以得到一一證實。

因此,生物技術美容將會引領未來的美容護膚潮流。

同時,林教授也坦率明確地表示,由於外界環境汙染和年齡增長造成的機能衰退等客觀傷害因素一直存在,好不容易恢複健康狀態的皮膚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威脅,如果停用,隨著體內活性物質逐漸耗竭,問題肌膚還是會可能出現,但這不同於“反彈”,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衰老變化過程。因此,美容是一個長期不間斷的過程。文/陳鵬

原暨南大學副校長、生物學家林劍教授,根據自己研製的治療燙燒傷藥物的核心原理,發明了“微肽修護係列化妝品”。在采訪中,林教授用通俗的語言,簡明而又專業地講解了其中“微肽係列”與普通化妝品的區別。

一、什麼是微肽?他說,微肽又稱寡肽、微肽膠原、長效寡肽等,肽就是蛋白質的意思,短的蛋白質就叫肽,微肽就是說它的分子非常小,微肽其實是一個商業名詞,實際是叫小分子多肽,這是相對學術一點的說法。細胞與細胞之間有個六邊形的結構通道,隻有小分子才能通過這個通道。

二、微肽修護係列化妝品的核心原理是:它采用脂質體包裹技術將人體自身活性成分送入細胞,促進皮膚代謝,同時激活體內沉睡的活性成分,促使皮膚代謝呈現良性循環,進而達到修護受損的皮膚細胞,呈現健康皮膚狀態即肌膚紅潤、有光澤、有彈性。而普通化妝品通常隻是單純作用於肌膚的表層,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皮膚問題。

對於什麼是基因生物技術美容?林教授有更詳細和權威的解讀。

現代生物技術發展與美容產品的關係

由於生化科技的日新月異,科學家們能利用生物酶分解技術,有效地獲取活性成分中的重要序列;同時人們對化妝品的理性認識,追求貼近自然、從皮膚內部進行營養調整這類科學養顏的理念,從而促使“具有生物活性成分”的現代生物技術產品嶄露頭角,而這個技術又經曆有3個階段。

第一階段:發現EGF,並逐漸構建了整個表皮生長家族。

現代科學進入分子水平的探索,科學家們最早在純化小鼠頜下腺神經生長因子時,發現了可以調節生命活動的功能因子,表皮生長(EGF)。後來,科學家從人尿中發現了人表皮生長因子(hEGF)。EGF廣泛存在於體液和多種腺體中,主要由頜下腺、十二指腸合成,在人體的絕大多數體液中均已發現,乳汁、尿液、精液中的含量特異性地增高,但在血清中的濃度較低。